南鄉子 閨曉
小婢弄香奩。宮餅籠中幾個添。細雨如塵人乍醒,纖纖。榆莢縋墻水半淹。
曉漏報瓊簽。鸚鵡驚寒促下簾。愁鎖眉峰慵對鏡,厭厭。空說吳娘笑是鹽。
小婢弄香奩。宮餅籠中幾個添。細雨如塵人乍醒,纖纖。榆莢縋墻水半淹。
曉漏報瓊簽。鸚鵡驚寒促下簾。愁鎖眉峰慵對鏡,厭厭。空說吳娘笑是鹽。
小婢女在擺弄女子的妝奩,竹籠里又添了幾個宮樣糕點。細雨像塵埃般細密,女子剛從睡夢中醒來,看那榆莢垂落墻頭,雨水已漫到墻的一半。報曉的漏壺傳來瓊簽的聲響,鸚鵡因畏寒而催促放下門簾。愁云鎖住眉峰,女子懶于對鏡梳妝,一副無精打采的模樣。空自說著吳地女子的笑容像鹽一樣甜美,卻無心體會。
香奩:女子盛放化妝品的小匣子。
宮餅:宮廷樣式的糕點。
纖纖:形容細雨細密輕柔的樣子。
榆莢:榆樹的果實,形狀如錢,俗稱榆錢。
縋墻:垂落墻頭。
曉漏:古代報時的漏壺。瓊簽:漏壺中刻有刻度的浮標,多用玉或美石制成。
厭厭:同“懨懨”,精神不振的樣子。
吳娘笑是鹽:吳地女子的笑容像鹽一樣美好,鹽在此處比喻增添生活滋味的美好事物。
此詞為閨怨題材,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記載。推測可能作于宋代,當時詞多寫兒女情長,作者通過刻畫貴族女子晨起的慵懶狀態,反映封建時代深閨女子精神生活的單調與內心的孤寂。
全詞以“閨曉”為場景,通過小婢、宮餅、細雨、鸚鵡等生活細節,勾勒出女子晨起后的慵懶愁態,含蓄傳達其內心孤寂。語言平易細膩,善用白描與典故,是宋代閨怨詞中刻畫日常情感的典型之作。
疎林拂拂見旌旗,短鐙翩翩度翠微。
十里好山供客醉,一犁春雨勸農歸。
水流花出紅成隊,麥雨天連綠打圍。
投老田園今晚矣,不須五十始知非。
杖屨南坡路不賒,就中景物四時佳。
春林競秀烘遲日,雪岫初晴眩曉霞。
炎夏清風橫一榻,澄秋明月滿千家。
人生適意須行樂,況是樽前鬢未華。
低唱誰家帳縷金,何如短棹泛山陰。
天邊鴈斷無留影,泓下龍寒亦懶吟。
著柳便隨風作態,欺梅除有月知心。
晴光卻喜前村動,春事從今日日深。
雷車誰喚阿香推,釀雨云頭簇不開。
猛熱急掀江漢立,先聲偏上竹梧來。
高唐賦就何曾夢,杜曲詩成不費催。
頗欲燈前同夜酌,卻愁牢落餽無臺。
寒威折青陽,云雨作朝暮。
槎牙粲新綠,寂歷晴川樹。
時至物皆春,豈在云間露。
之人止亭上,笑歌誰與晤。
睠此榮與華,我亦知嘉孺。
來游對溪山,識取亭中趣。
疇昔鳴琴子賤堂,至今弦誦尚悠揚。
農桑樂歲千家足,桃李春風幾度芳。
疾惡政緣同伯厚,愛民何止一桐鄉。
烏臺此去真朝夕,劍履還須去尚方。
酒熟床頭已圣清,吟詩窗下莫悲鳴。
故人明月從來共,今歲中秋定好晴。
雨腳已隨荷蓋盡,風頭還逐桂花生。
試謀一笑君須會,誰道尊前笑不成。
江南三月暮春天,上巳清明五日前。
紅杏園林初過雨,綠楊庭院欲生煙。
無花無酒傷今日,宜麥宜蠶勝去年。
卻怪山中時候早,樹林深處有鳴蟬。
雨送行人上短篷,東君更借一帆風。
桃源春水半篙穩,錦谷清溪幾曲通。
遠岫天邊凝晚碧,夕陽波面泛微紅。
舟行又勝山行好,兩岸芳菲一顧中。
一避先生席,鏗然鼓瑟希。
功名窗紙薄,聲色路塵微。
大禮無通問,清談浪解圍。
黨人狂斐甚,猶有詠雩歸。
彈鋏悲歌莫浪嗟,筆耕心織是生涯。
區區子豈癡摹虎,事事吾猶錯畫蛇。
不分縮頭幾類鼈,苦嫌怒目幾遭蛙。
憑君試讀山君傳,鶴豈能言為嫉邪。
澄江風定也清寒,咫尺渾疑醉夢間。
雪滿后湖真是浪,云平西塞且無山。
輕鷗弄水情無限,遠雁書空時自還。
靜極要當隨眾樂,歸來燈火閙朱顏。
德星天遣出淮??,玉節光華委十分。
可但籌邊專餽餉,直須曠土盡耕耘。
向來我已慚無效,此去君當勉策勛。
尚有龜山風浪惡,得無遺恨雁離群。
延陵七春夢,悲切意更微。
頗復吳牛喘,還多代馬依。
去來紛混混,今昨是非非。
況在遼東鶴,千年方始歸。
孤游冷宦嘆徒然,安得通神十萬錢。
南北阮家何似富,東西施子廼爭妍。
歌筵憐我應無分,詩債憂君苦太煎。
卻憶金明年少事,春風得意醉群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