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三首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循環逆順數將來,數到未來無盡日。
因七見一,見一亡七。踏破太虛空,鐵牛也汗出。
絕氣息,無蹤跡。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鯨吞海水盡,露出珊瑚枝。伴我行千里,攜君過萬山。
未明心地印,難透祖師關。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循環逆順數將來,數到未來無盡日。
因七見一,見一亡七。踏破太虛空,鐵牛也汗出。
絕氣息,無蹤跡。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鯨吞海水盡,露出珊瑚枝。伴我行千里,攜君過萬山。
未明心地印,難透祖師關。
從一順數到七,再從七倒數回一。順數倒數循環往復,數到未來也沒有盡頭。因為七而顯現一,見到一就忘卻了七。踏破浩瀚的虛空,連鐵鑄的牛也會流汗。斷絕呼吸氣息,消失所有蹤跡。當觀察事物時,所見并非真實的見。能見的感知需脫離對‘見’的執著,真正的見無法被局限的感知所觸及。鯨魚吞盡海水,才露出海底的珊瑚枝。陪伴我走過千里路,攜帶你越過萬重山。若未明了內心的覺悟印證,就難以通透祖師的關鍵法門。
逆順:順數與倒數,此處指數字的正向與逆向循環。
鐵牛:禪宗常用意象,比喻堅固不動、無情感之物,此處強調破除執著的艱難。
見見之時,見非是見:化用《楞嚴經》思想,指能見的感知與所見的對象需超越二元對立。
心地印:指內心對佛性的覺悟與印證。
祖師關:禪宗祖師所傳的核心法門,需突破的關鍵悟境。
此為禪宗偈頌,可能為禪師開示弟子所作。禪宗主張“明心見性”,此偈通過數字循環、物象比喻等方式,破除學人對固定概念的執著,引導其超越二元對立,直探本心。創作背景或為禪師在傳法過程中,針對弟子執著于文字、概念的困惑,以機鋒式語言點化其悟境。
全詩以數字循環起興,引出對相對概念的破除;通過“鐵牛汗出”“鯨吞海現”等意象,強調超越感知局限的重要性;最終歸結于“明心地印”方透祖師關的主旨,體現禪宗“離相無住、直指本心”的核心思想,語言質樸而哲理深刻,是禪宗機鋒偈頌的典型之作。
通衢選地半松筠,元老辭榮向盛辰。多種好花觀物體,每斟醇酒發天真。清朝將相當年事,碧洞神仙今日身。更出新詩二十首,其間字字敵陽春。
解事離亭柳。甚長條、系他小住,更酣杯酒。蹤跡天涯無定處,惟有須眉依舊。問孰可、才華論斗。詩思如潮愁如海,算宣城、骨比梅花瘦。伯鸞也,知言否。因緣好與君參透。笑三人、前生秦七,前生黃九。一寸相思雙雪鬢,我又多情紅豆。莫負此、臨歧清晝。老去江關蘭成筆,幻煙云、都付吳娘繡。嘶騎矣,茲揮手。
列嶂明浮黛,水紋生薄羅。長星耿清旦,房露轉商歌。原陵望松柏,汀洲搴芰荷。南都歌舞地,金粉苦無多。
秋山草木落,樵夫日相尋。幽歌出空谷,金石有馀音。
絕憐雪屋張居士,日日空墻掛食簞。吟到古人辛苦處,囊中不得一錢看。
十日平原酒,三秋江上船。一經搖落后,明月幾回圓。月出人未來,月缺人已去。好共借馀輝,相求直至曙。道是愁無極,還教仗醉魔。誰知醒時意,說向醉中多。
李門弟子饒門友,渭水年齡泗水心。
何處吹長笛,高樓正月明。梅花飛片片,楊柳綠盈盈。萬里凄涼影,三年離別情。曲終人寂寂,獨立憶江城。
國禮尊師傅,皇恩重范型。尚書麻作誥,學士幄存經。器給東園秘,阡題上相銘。當時楹奠后,遺跡在丹青。世表尋陽系,明公自慶源。周家八士盛,漢日五更尊。封禪曾收草,精禋尚賜膰。千秋麟鳳宅,誰得似云門。
花為雨多香夢斷。儂為愁多圍帶緩。花愁儂病自年年,花意懶。儂意懶。蝴蝶成團飛不散。春去天涯無計挽。人去天涯音信遠。春歸人去兩難尋,春不返。人不返。一院海棠誰個管。
雙槳搖秋色,漁樵歸漸稀。彩云凝落日,細浪弄斜暉。鸂鶒銜魚舞,蜻蜒點水飛。不知誰氏女,歌扇映秋衣。
翠竹陰森護槿籬,玉梅庭院粉墻攲。幾年避地無人住,猶有花開一兩枝。
粵人多悍驕,風聲亦惟舊。兒童僅勝衣,挾箠相格斗。藝精氣益橫,質化心忘陋。家饒喜稱俠,世亂甘為寇。豈伊天性然,習俗所成就。吾聞互鄉童,翱翔圣賢囿。隱豹弄斕斑,攻駒發馳驟。佩觿爾何知,義方得無謬。
落英萎地舞泥沙,花謝花開代物華。不識誰家兒女少,龍華鎮日看桃花。
煬帝行宮遍水涯,秋風慘淡玉勾斜。三千殿腳齊推挽,不聽垂楊叫暮鴉。六代繁華付白鷗,尚馀明月在揚州。煙花難覓仲舒宅,風雨全迷太子樓。歌管亭臺月上時,紅橋路過竹西陂。迷樓不及青樓夜,千古才名讓牧之。南渡煙花百戰馀,煬王曾此駐征車。□兵孰與荒游樂,也要蕪城作帝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