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醉題二首 其二
鮑郎山前煙雨昏,
疏燈小市愁偏門。
上船初發十字港,
鼓棹忽過三家村。
孤鸞對鏡空自感,
老龜支床何足論。
但愿諸公各戮力,
上助明主憂元元。
鮑郎山前煙雨昏,
疏燈小市愁偏門。
上船初發十字港,
鼓棹忽過三家村。
孤鸞對鏡空自感,
老龜支床何足論。
但愿諸公各戮力,
上助明主憂元元。
鮑郎山前煙雨迷蒙天色昏暗,稀疏的燈火映著小集市,偏門處一片愁緒。剛從十字港登船出發,劃動船槳很快經過三家村。孤鸞對鏡空自感傷,老龜支床之事何須多言。只希望各位官員各自盡力,輔佐圣明君主為百姓分憂。
鮑郎山:地名,具體位置待考,當為詩人舟行途中所經之地。
疏燈:稀疏的燈火。
偏門:指偏僻的門戶或角落,此處形容小市的冷清。
鼓棹(zhào):劃動船槳。棹,船槳。
孤鸞:傳說中孤單的鳳凰,常用來比喻孤獨無依之人。
老龜支床:典出《史記·龜策列傳》,傳說神龜被用來支床腳,后比喻無用或不得其用。
戮力:合力、盡力。
元元:指百姓,古代常用以代稱黎民。
此詩為南宋詩人陸游晚年舟行途中所作。陸游一生力主抗金、關心民生,晚年雖退居鄉野,仍心系國事。詩中“孤鸞”“老龜”之嘆,或反映其年老未得重用的失意;尾聯對“諸公”的期望,則體現其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心,與當時南宋偏安、民生多艱的社會背景相關。
全詩前半寫舟行所見之景,由煙雨、疏燈到十字港、三家村,勾勒旅途況味;后半借典故自傷身世,尾聯筆鋒一轉,直抒對官員盡力、君主憂民的期望。詩中個人感慨與家國情懷交織,體現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的一貫風格,是其晚年詩作中沉郁蒼勁的代表。
二八誰家姹女,九三何處郎君。自稱木液與金精。遇土卻成三性。更假丁公煅煉,夫妻始結歡情。河車不敢暫留停。運入昆崙峰頂。
天臺一溪綠周遭,溪南溪北都種桃。東風吹花開復落,游人不來春水高。錢塘道士張彥輔,畫圖送得劉郎去。昨夜神鵲海上來,洞里胡麻欲成樹。
盤隱誰云必太行。神交李愿躡遺芳。今朝南極一星光。野處襟期尤順適,退藏滋味更悠長。歌中元說壽而康。
幾年尊俎凈狼煙,獨下青霄雨露偏。三殿清霜隨憲節,五陵斜日照離筵。梅花夜繞江城發,棠樹春從海國懸。此去湖山堪極目,涌金門外半樓船。
魚懸潔白振清風,祿散親賓歲自窮。單席寒廳慚使者,葛衣何以至三公。
偏中正曉月,梳云華弄影。石人驚起夢魂消,帶雪烏雞回鳳嶺。
安穩梅花道,尚書向此還。人煙兩邊樹,客思萬重山。陸賈通南越,張騫度玉關?;嗜A君善事,誰喜近天顏。
腰舞東風未肯休,西風吹葉翠眉愁。誰知此是多情樹,最愛春光最怕秋。
樓上新詩二百篇,三吳處士最應賢。非夷非惠真天隱,忘世忘身恐地仙。散盡黃金猶好客,歸來碧瓦自生煙。靈犀美璞無人識,蔚蔚空驚草木妍。
伊皋垂訓皆王度,周召陳詩盡國風。非獨立言方不朽,相君功業自無窮。
野菊叢叢艷,清香細細寒。孤根謝桃李,幽致契芝蘭。欲共陶翁醉,思遺屈子餐。小齋明棐幾,移得一枝看。
鴟夷笑井瓶,同是意匠作。拘方等歸盡,放意差獨樂。往時二千石,天子償負博。彼視淑德侯,何堪貯糟粕。
晨趨慈幄,佳氣郁蔥。受帝之祉,配天其崇。璧華金精,禮敷樂充。天子是若,歡聲融融。
且問黃花,陶令后、幾番重九。應解笑、秋崖人老,不堪詩酒。宇宙一舟吾倦矣,山河兩戒天知否。倚西風、無奈劍花寒,虬龍吼。江欲釂,談天口。秋何負,持螯手。盡石鱗蕪沒,斷煙衰柳。故國山圍青玉案,何人印佩黃金斗。倘只消、江左管夷吾,終須有。
猶惜當年不嫁身,緣何蕉萃減豐神,隔簾著眼儻能真。鳳蠟心枯空剩淚,龍琶弦澀強成聲,感君珠玉遠相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