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鴻兒
大兒才八歲,見鯉學緘詞。詎識冥鴻性,彌深舐犢悲。
但能長傍母,不必更尋師。莫似而翁傲,飄飄云水期。
大兒才八歲,見鯉學緘詞。詎識冥鴻性,彌深舐犢悲。
但能長傍母,不必更尋師。莫似而翁傲,飄飄云水期。
大兒子剛剛八歲,就開始像孔鯉那樣學習寫信。哪里懂得我如鴻雁般高遠的性情,更增添了我對孩子的深切憐愛。只要能夠長久陪伴在母親身邊,就不需要另外尋找老師。不要像你父親這樣孤傲,向往那漂泊的云水生活。
見鯉:典出《論語·季氏》,孔子之子孔鯉趨而過庭受父訓,后以“鯉庭”代指父訓,此處指孩子學習接受教導。
緘詞:封緘書信,指學習書寫信件。
冥鴻:高飛的鴻雁,比喻高遠的志向或超脫的情懷。
舐犢悲:典出《后漢書·楊彪傳》,比喻父母對子女的慈愛之情。
而翁:你的父親,“而”通“爾”,意為“你”。
此詩應為詩人在孩子年幼時所作。或因詩人自身經歷漂泊(“飄飄云水期”),無法常伴家人,故借“寄鴻兒”之機,傳遞對孩子成長的關切,既欣慰其早慧(“學緘詞”),又以自身為戒,勸誡孩子陪伴母親、遠離孤傲。
全詩圍繞“寄子”主題,通過日常場景(幼子學書)與人生感悟(反思漂泊)的結合,展現了傳統親子關系中“慈愛”與“教導”的雙重內核,語言質樸而情感深沉,是一首典型的家書式詩作。
夜雨西窗欲睡時,芭蕉聲碎枕邊詩。此君果是無閑物,好見周公為解頤。
夫葬泉臺繼舅姑,淚珠流石眼應枯。心存節孝鬼神識,月照簾幃形影孤。罷舞青鸞長掩鏡,停歌黃鵠為聞烏。詩成使我添惆悵,颯颯悲風響翠梧。
新月生魄跡未安,才破五六漸盤桓。今夜吐艷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
王孫寶玦已流落,九馬不復歸長安。梨園歌舞入殘夢,白屋無人空翠寒。流泉汨汨如流乳,竹應笑歌成律呂。酒酣濯足望洞庭,一片瀟湘隔秋雨。有鳥有鳥來丹山,羽衣五色朱其冠。人間腥腐不足飽,食汝竹實飲汝湍,為汝一出三千年。
詞客為郎淮上游,楚城黃葉早驚秋。戰云不辨千帆色,征馬偏生兩鬢愁。澤國波濤平遠樹,海天風雨暗層樓。即今兵解聊堪醉,飛挽南來擁帝州。
六書微。麝煤拈韻燦靈輝。二王已去,三唐交鬨,北事誰歸。銀鉤倒薤,宣毫皺石,花雨霏霏。更夫容、開爛初暉。羨藝人心手,詩人肝肺,樹幟成圍。痛鄉關血淚,烽煙南浦,圖譜化灰飛。對亂流,空惆悵,重到舊地全非。香蘭寫遍,金刀銹蝕,難逭朝饑。畫簾垂、高臥柴扉。剩錦囊珠唾,檀板風懷,又賣春衣。
俊公子,二十忠義俱。殺賊不受賞,務在安邦閭。使者宣條約,來試匡君略。調官鄉縣中,狴犴庀鎖鑰。此氣與秋高,豐城掘寶刀。獄空元有象,門櫓鵲來巢。
秋空碾上一輪冰,積雨連宵洗更清。縱有浮云容易散,吹開不待管弦聲。
嫩寒催客棹,載酒去、載詩歸。正紅葉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三生溪橋話別,悵薜蘿、猶惹翠云衣。不似今番醉夢,帝城幾度斜暉。鴻飛。煙水彌彌。回首處,只君知。念吳江鷺憶,孤山鶴怨,依舊東西。高峰夢醒云起,是瘦吟、窗底憶君時。何日還尋后約,為余先寄梅枝。
圣人既已沒,圣道遂不傳。異端壅正途,榛塞踰千年。大儒起相承,辟之斯廓然。濂溪回北流,伊洛開洪源。學者有適從,披云見青天。我生雖多難,聞道早有緣。中歲苦病目,不得深窮研。梁君河東秀,意氣凌孤騫。探道得奧閫,辯說如河懸。所知非茍知,而亦允蹈焉。出入口耳者,彼我奚足言。卻來自秦京,過我汾水邊。未幾復言別,長途北之燕。行看奮六翮,高舉凌云煙。功成名遂后,歸老河之湍。相從講圣學,與子長周旋。
菊綻黃花,月生碧漢清光皎。霜前雨后正芬芳,四海圓明照。朵朵爭開爛熳,吐香風、騰輝天表。檻邊幽雅,空外嬋娟,依時呈妙。閬苑仙葩,蔣公三徑知音少。瑤臺寶鑒照娑婆,悟者頭頭了。好對東籬賞玩,射江山、虛堂靈沼。數枝金蕊,萬道銀霞,浮生難曉。
芒鞋踏破江頭路,日渴檀心猶未吐。渾教開盡不成梅,定應化作相思樹。
回雁峰前醉眼醒,臥看波影蘸空青。起來一笛春風晚,萬里無云月滿汀。
吳姬把酒唱離歌,一片愁心奈別何。莫怪相看頻下淚,江南春色已無多。
垂拱乾坤正,歡心品類同。紫煙含北極,玄澤付東風。珠綴留晴景,金莖直曉空。發生資盛德,交泰讓全功。間氣登三事,祥光啟四聰。遐荒似川水,天外亦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