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園秋日曲四首
空園久閉無人住,城烏應入巢其樹。食盡滿園綠荔枝,引雛飛去人始知。
茅茨竹外煙火青,杉雞啁哳向田鳴。家家紅鹽殷新杵,綠樹裹創子如雨。
龍蛇已去荒窟宅,翻藕人人下劍池。岸池藕盡無浮葉,惟有青青榕樹枝。
粵王山下霧如雨,吹入羅襟楚女啼。身逐千艘落南去,惟有檣烏飛向西。
空園久閉無人住,城烏應入巢其樹。食盡滿園綠荔枝,引雛飛去人始知。
茅茨竹外煙火青,杉雞啁哳向田鳴。家家紅鹽殷新杵,綠樹裹創子如雨。
龍蛇已去荒窟宅,翻藕人人下劍池。岸池藕盡無浮葉,惟有青青榕樹枝。
粵王山下霧如雨,吹入羅襟楚女啼。身逐千艘落南去,惟有檣烏飛向西。
空蕩蕩的園子長久關閉無人居住,城中的烏鴉應該已在樹上筑巢。它們吃盡了滿園的綠荔枝,帶著幼鳥飛走后人們才知曉。
茅草房外竹叢中升起青色煙火,杉雞在田間發出嘈雜的鳴叫聲。家家搗著紅鹽染得深紫的新杵,綠樹上果實累累像雨珠般密集。
龍蛇般的權貴已離去只剩荒涼巢穴,人們下到劍池翻找蓮藕。池岸的蓮藕采盡再無浮葉,只剩青青的榕樹枝在風中搖曳。
粵王山下霧氣細密如雨水,吹進羅衣讓楚地女子低聲哭泣。身隨千艘船向南漂泊而去,只有桅桿上的烏形風向標飛向西方。
城烏:城中的烏鴉。
引雛:帶領幼鳥。
茅茨(cí):茅草蓋的屋頂,代指簡陋的房屋。
啁哳(zhāo zhā):形容鳥叫聲細碎嘈雜。
紅鹽:一種帶紅色的鹽,此處或指腌制食物用的鹽。
殷(yān):深染,此處形容杵被染成深紫色。
裹創子:形容果實密集包裹枝頭,如傷口裹布,或指荔枝等果實。
龍蛇:喻指曾經盤踞此處的權貴或動蕩勢力。
劍池:可能指形狀如劍的池塘,或特定地名。
粵王山:廣東一帶與古代粵王相關的山。
檣烏:船桅桿上的烏形風向標,用于觀測風向。
推測創作于故園因戰亂、家族變遷等原因荒蕪之際。詩中“空園久閉”“龍蛇已去荒窟宅”或暗示昔日繁華不再,“身逐千艘落南去”可能關聯作者或親友漂泊經歷,通過秋日景物折射時代動蕩與個人際遇。
全詩以“故園秋日”為線索,分四段描繪空園、村舍、池岸、遠途等場景,從靜態荒蕪到動態生活細節,再到離人漂泊,層層遞進展現故園的衰落與變遷,情感深沉而含蓄,是清代田園懷古詩的典型之作。
旅夜瓜洲泊,秋懷浩欲沉。星河與海合,江漢入吳深。天塹無南北,川流自古今。隔花漁唱起,千里故園心。
窮陰急景暗推遷。減綠鬢,損朱顏。利名牽役幾時閑。又還驚,一歲圓。勸君今夕不須眠。且滿滿,泛觥船。大家沈醉對芳筵。愿新年,勝舊年。
薦士如君子,文章立玉泥。自登臺闕去,不使簿書迷。薄俸無馀積,長貧有病妻。長安貴公子,中酒聽鶯啼。
幽魂已自桂宮遷,萬物歸根復本天。玉體金枝任飄碎,聚如春夢散如煙。
冥冥沙上鷗,潔潔云間鶴。秋風厲羽飛,空山驚寂寞。
常侍先朝貴,仙宮上苑西。野分青嶂迥,路入白云迷。深樹花初發,閒階草自萋。當年供奉地,猶揭舊璇題。
真人契玄沖,翩翩泠風俱。游行一氣中,流耀周八區。丹雀銜白環,來授寶秘圖。內感炎靈方,欲采三素腴。鍊成赤明液,郁華凝黍珠。蒼龍為濯氛,上玄來辟非。將期學真侶,度之升紫虛。自知滯塵凡,何能應玄符。頗聞琵琶峰,肉芝發瓊荂。玉掌如嬰兒,烈日暴不枯。定當分刀圭,成此列仙儒。
小舟輕似一鷗飛,戀月隨風慣不歸。困臥蘆花深雪里,夜寒添蓋舊蓑衣。
我有綠綺琴,其材出空桑。金徽映玉軫,音韻鏘琳瑯。上弦感薰風,下弦來鳳皇。世耳不欲聞,子期今則亡。愿持獻重華,路阻川無梁。
巫峽秋來,遍近渚遠灘,去檣過絕。霧濃煙澹,圓暈偏隨眉月。聽寒女、刀尺催人,甚鏡塵未掃,笥鎖嫞發。暗蟲不語,乍墜還飛梧葉。天邊自歸晚雁,有素書到否,此時難說。臨風幾聲急管,千莖華發。可憐宵、露珠泫睫。流水樣、年光怨切。昨夢鈿閤,紅燭照、香篆初結。
遠公一別廿年馀,今據猊床喜自如。香動墨花時寫偈,影翻貝葉晝看書。人間行跡如蓬轉,物外禪心若鏡虛。飛起竹邊雙白鶴,談玄未已煮茶初。
憔悴異靈均,非讒作逐臣。如逢漁父問,未是獨醒人。
一軒萬竹中,四際留空碧。好鳥鳴高林,悠然淡晨夕。物象自清曠,幽光散幾席。時復聞朱絲,玄鶴翔素壁。灌木靜吟秋,焚香時讀易。托契在清溪,俯仰觀今昔。
小院無人日自長,隔簾時有芰荷香。客游未作安居計,更借西樓一夜涼。
我家東海頭,門前潮水鳴朝昏。自從江淮來,不聞潮聲見潮痕。別淮入徐沛,日日對黃河。河流渾渾東到海,我不如何愁奈何。河中半月馀,逆流千載折。南風喜人北風怨,憶著潮聲夢吳越。下水復上水,行行抵直沽。我家門前舊潮水,忽復見之當海隅。憶我去家正月末,桃花水生洲渚闊。今我憶家春欲歸,月缺半圓潮水落。潮落當更長,月缺當更滿。月色潮聲無盡時,天地久長人世短。明朝又北去,見月不見潮。潮頭有魚好寄信,欲持尺素托波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