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亭新柳 其一
宜春亭子面湖西,城上山光掃黛齊。
飛翠恰沾東角柳,籠陰渾帶北門堤。
淡煙染雜濃濃露,雙燕穿陪。
如夢難尋巷與坊,舊游半系故人腸。
驅車欲去驚寒食,走馬歸來已夕陽。
鏡照未嘗眉皺斂,泥沾曾不絮顛狂。
凈瓶只合皈無盡,灑作春空露水香。
宜春亭子面湖西,城上山光掃黛齊。
飛翠恰沾東角柳,籠陰渾帶北門堤。
淡煙染雜濃濃露,雙燕穿陪。
如夢難尋巷與坊,舊游半系故人腸。
驅車欲去驚寒食,走馬歸來已夕陽。
鏡照未嘗眉皺斂,泥沾曾不絮顛狂。
凈瓶只合皈無盡,灑作春空露水香。
宜春亭正對著湖的西面,城上的山光像用黛眉掃過一樣整齊。飛揚的翠色恰好沾染到東邊角落的柳樹,柳蔭仿佛籠罩著北門的堤壩。淡淡的煙霧夾雜著濃濃的露水,雙燕穿梭相伴。如夢般難以尋覓街巷坊里,舊日的游歷多半牽動著故人的愁腸。駕車想要離去時驚覺到寒食節,騎馬歸來時已是夕陽西下。鏡子映照中未曾有皺眉斂容,泥點沾染也不曾讓柳絮癲狂。凈瓶只應皈依無盡的佛法,灑出化作春天天空中露水的清香。
宜春亭:一座亭子名。
掃黛:用黛眉掃過,形容山光整齊。
渾帶:仿佛籠罩。
寒食:寒食節,在清明前一二日。
凈瓶:佛教用具。
皈無盡:皈依無盡佛法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驚寒食”以及對舊游的感慨來看,可能是詩人在寒食節前后,重游舊地,回憶起往昔經歷而創作,當時心境或許有些惆悵和對人生的思索。
這首詩主旨圍繞舊地重游的感慨和對佛法的向往。其特點是景、事、情交融,景色描寫細膩。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學功底。
午夜文虹徹絳紗,縹緗叢里客京華。風塵鬢短頻看影,鄉國情深忽見花。閣上藜光思往事,馬前蓮炬送誰家。喚回一枕朝天夢,蘭灺初銷聞曙鴉。
高唐春夢接蛙池,角黍菖蒲動語悲。世事雨蝸涎故轍,盤飧冰鯉訊歸期。江喧水氣虛檐隔,山吐煙嵐濕鬢知。更看曉枝添別淚,一城花縞祭云旗。
九重有詔許歸寧,歸旆翩翩出鳳城。滿望白云親舍遠,半篷明月客舟輕。驪駒聲里朋儕別,桑梓陰中父老迎。同學幾人榮錦晝,因君傳語問諸生。
火棗侑神梨,金漿調玉醴。但與許道士,不與許長史。
山高不可扳,月出淡煙鬟。絕壁回清嘯,澄江落醉顏。人家林杪遠,漁火石梁間。野老無名姓,沙頭自往還。
南腔北調不成聲,幾部黎園擅盛名。士女何知亡國恨,隔花猶聽喚卿卿。
莫惜臨行酒一杯,看君上馬古城隈。相望兩地無多遠,頻寄音書與雁來。
煙際晴嵐似有無,舉頭相望是云衢。若為透入云間路,直渡銀河采白榆。
乘鸞人去玉簫寒,云斂巫山曉夢殘。柳線不堪系離別,自和煙雨搭闌干。
七十二芙蓉,仙家第幾峰。天清攬黛色,秀出海云重。地與蓬瀛接,人將鸞鶴從。此行若結宇,何異三茅蹤。
昔余奉使還,兩飲虞部家。虞部三郎君,各各斗豪奢。初筵行大白,邀我醉梅花。此梅十畝陰,老龍吐嵯岈。酒酣吹鐵笛,萬玉亂橫斜。落月參黃昏,笑上白鼻騧。再醉牡丹亭,春光亦繁華。斗大赪金盤,朵朵壓紅紗。疑將并州刀,碎裁洞庭霞。珊瑚續夜照,不惜鞭日車。此樂難數得,往往逢人誇。轉盼不十年,陵谷忽遷淪。牡丹剉食馬,老梅斧為薪。東風依舊吹,惟見菜甲春。額是虞部額,人非虞部人。中有刁家奴,濁氣搏秋旻。虞部昔肺腑,況乃手足親。一為并吞念,百巧日夜新。二子散他州,長者委黃塵。問主既已非,此梅安足論。歸來見兒豎,驕騃不能馴。撫心長太息,惻愴涕沾巾。
昨夜銀屏透峭寒。朝來庭霰繞闌干。天涯遙憶漫相看。千里不分鸞袖色,三湘欲斷雁書難。碎瓊雜佩舞珊珊。
與客上江樓,橫江山欲浮。云當天柱出,月傍小姑流。帆外收吳楚,尊前落斗牛。彌漫忽千里,倚檻思悠悠。
筼筜脫籜已穿林,裊露搓煙蘚徑深。宴坐蒲團空寂處,一聲啼鳥故相侵。風捲千梢偃旆旌,杖藜徐步到幽亭。他年持節重游地,父老爭看舊使星。吏散庭空絕往還,焚香默坐似居山。新詩改罷重搔首,自拾階前筍籜斑。
古寺名空在,依山只數椽。鐘逃猶有穴,龍去已成仙。古礎埋春草,回塘落澗泉。諸僧離亂后,頭發也垂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