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山秋眺
破曉秋光潑眼鮮,俯窺鳀壑立霞巔。
輕煙一點扶桑島,涼籟千山落木天。
劫火才燒亭畔佛,引風還望海中仙。
老僧遙指驚濤外,認得歸來日本船。
破曉秋光潑眼鮮,俯窺鳀壑立霞巔。
輕煙一點扶桑島,涼籟千山落木天。
劫火才燒亭畔佛,引風還望海中仙。
老僧遙指驚濤外,認得歸來日本船。
破曉時分秋光耀眼鮮明,我站在云霞籠罩的山巔俯瞰鳀魚棲息的深壑。遠處輕煙繚繞之處是扶桑島,秋風吹過千山,落葉飄零。亭畔佛像剛遭劫火,我迎著風還盼望著能見到海中仙人。老和尚遠遠指著驚濤駭浪之外,說那是歸來的日本船只。
破曉:天剛亮。
鳀壑:鳀魚棲息的深壑,泛指大海。
霞巔:云霞籠罩的山巔。
扶桑島:指日本。
涼籟:秋風聲。
劫火:佛教語,指世界毀滅時的大火,這里指災禍。
引風:迎風。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可能處于社會有一定動蕩或變革時期,亭畔佛遭劫火暗示了世事的變化。詩人站在山巔遠眺,可能是在游覽途中有感而發,看到大海、日本船等,引發了對外部世界和世事變遷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借秋景抒發感慨,突出特點是景中含情,將自然景觀與世事變遷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視角和情感表達。
閶闔鑾云捧玉皇,同文盛治肅冠裳。一人有道來荒服,兩曜無私照萬方。威播樓蘭能順命,化行西域自尊王。皇華不暇歌將父,報國丹心日正長。
花梢凝霜散寒蝶,檐角垂絲掛零葉。南溪別處渚連空,瘦綠愁山照波濕。細煙青鎖雅尾長,淡日半入幽蟾黃。虛房未暝吹鐙坐,露眼風蹤吊曲廊。
夜靜時聞雨,山深遠聽更。疏林聲轉永,孤戍景何清。方冊舒還卷,殘缸暗復明。脫巾搔首坐,曳履欠身行。寒夜空山雨,聲從遠樹來。老懷渾木塞,癡坐只灰堆。抖擻閒題句,團欒試把杯。崢嶸歲云暮,春在臘前梅。
出得出不得,渠儂得自由。神頭并鬼面,敗闕當風流。
梧葉落滿地,西風洗九天。鶴聲明月夜,曾此系吾船。
記從深雪夜,來訪子云居。一見旋分袂,三年不得書。江陵余落日,風雨倍愁予。為問荊南客,何時寄鯉魚。
擊楫過瓜洲,楚歌忽風雨。江門春浪生,夜夜蛟龍語。
鵑舌啼春冷。記并州、十年飄泊,蝶僥蜂倖。花露微蒸才抑鲊,小閣圍香說餅。鬧多少、簾痕帽影。燭底新翻楊枝曲,字斜行、寫上春衣領。只此事,君應省。江南四月殘紅靜。又逢君、斜陽一水,盈盈舴艋。暫借芳園聊話舊,坐皺綠蕪三徑。算聚散、來朝難定。鴻爪那能長留住,笑繫腰、彭祖徒窺井。一彈指,三生頃。
胸藏星宿是天文,暗坐光騰五岳云。侵曉清都揮彩筆,欲書制誥賜茅君。日輪赫赫起東溟,真火抽添養白庭。湯谷蕭蕭萬竿竹,裁書少昊借秋聲。第一修文是子淵,五云閣吏敢爭先。誰傳玉詔宣長吉,天上才華黜鬼仙。仙童驚報筆生花,萬丈長虹纈彩霞。獨進詞頭三百卷,承恩常醉玉皇家。仙班濟濟侍宸官,袖拂紅云跨彩鸞。笑約玉皇香案吏,禹余宮里借花看。鈞天寂寞帝悲傷,下界文章日月光。欲召昌黎歸侍從,特宣玉詔遣巫陽。彩霞公署玉樓前,上界尊嚴紫府仙。偏記詩仙閑過失,長庚謫后又庭堅。云浮碧落似輕塵,散步閑過析木津。莫訝神光生兩舄,天行是處躡星辰。白云為被彩霞氈,高枕常凌倒景眠。卻怪兩燈常下照,不知日月麗中天。浮鵠山深盡水仙,席紅似向火中眠。春閑置酒邀龍女,新截珊瑚造海船。
客去知公醉欲眠,酒醒寒月墮江煙。床頭復有三升蜜,貧困相資恐是天。
高資大俠付秋云,甲第園庭蕩夕曛。誰似長卿多病日,春風鬢影對文君?
蘭也結根幽且深,若為容易出山林。定知亦以香為累,不爾人于何處尋。
自笑嵇康懶,云林絕舊交。寧知千里翮,肯問一枝巢。天涯戎旅春,一十五回新。多情花與鳥,歲歲有留人。幽蘭深谷底,感此歲芳徂。欲問丹砂訣,吾非勾漏徒。漢上題襟句,梁朝水部才。錦書何處至,羅戶為君開。
久雨苦濕澇,朱陽豁眾心。菰蒲分水界,苔蘚上墻陰。蟢子補殘網,蜩螗發朗吟。開軒當遠岫,幽思愜鳴琴。
下樓伴墜金蟬。畫屏前。笑倩檀郎斜插、鬢云邊。桃閃日,杏飄露,草拖煙。細嚼花須和露、唾紅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