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三日初到臨海縣 其一
亂峰飛舞下天臺,勒住重巒百雉開。
白鶴山沖云氣起,金鰲濤拍海門來。
越王土宇連天盡,徐福帆檣幾日回。
擬躡括蒼高絕處,青煙一點望蓬萊。
亂峰飛舞下天臺,勒住重巒百雉開。
白鶴山沖云氣起,金鰲濤拍海門來。
越王土宇連天盡,徐福帆檣幾日回。
擬躡括蒼高絕處,青煙一點望蓬萊。
群峰如亂舞般從天臺奔涌而下,勒住山巒,臨海城垣展現在眼前。白鶴山涌起云霧之氣,金鰲峰下海浪拍打著海門。越王的疆土一直延伸到天邊,徐福出海的船只不知何時能回。我打算攀登括蒼山頂峰,遙望那如青煙一點的蓬萊仙山。
勒住:這里有山巒環繞、阻擋之意。百雉:指城墻,古代計算城墻面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
白鶴山:山名。金鰲:山名。海門:地名。
越王:一般指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土宇:疆土。
徐福:秦朝方士,曾奉秦始皇之命出海尋找仙藥。帆檣:指代船只。
躡:攀登。括蒼:山名。蓬萊:傳說中的仙山。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詩人初到臨海縣,被當地的山川景色和歷史文化所觸動,從而創作此詩。當時臨海可能保留著許多與古代越王相關的遺跡,而徐福出海求仙的傳說也在當地流傳,這些都為詩人的創作提供了素材。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臨海的壯麗景色和抒發對歷史與仙境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意境雄渾,將自然景觀與歷史傳說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妾命危如花上露。持不律、待檀郎顧。寫不成詩,醒翻如夢,身暫塵寰住。
金甲神君來保護。恨只恨、命難逃數。鴛枕輕拋,云軿急駕,忍向篷萊渡。
神山左股割蓬萊,惘惘游仙夢一回。海水已乾田亦賣,主人久易我才來。樓梁燕子巢林去,對鏡荷花向壁開。彈指須臾千載后,幾人起滅好樓臺!
山邊百畝古民田,田外新圍截半川。六七月間天不雨,若為車水到山邊。
風葉蕭蕭萬馬聲,河梁送客倍心驚。連宵倦眼花俱暗,鎮日空腸酒自鳴。別恨乍如云亂起,人才故與月同清。誰能便曉當前意,但有回舟緩緩行。
三曲懸崖插匭船,春秋八百又千年。不知天地黃心木,控鶴仙人肯汝憐。
日落山門閉未曾,苾芻前揖大中丞。騶呵散盡篝燈語,元是人間行腳僧。入門金像欣然笑,笑我津梁老此生。兜率天中觀自在,不知賢劍也求名。
籬日疏疏暖薄寒,檐溝無語曉庭乾。不須更恨中秋月,且得黃花子細看。
又費先生解阮囊,買秋為我展重陽。拚他風雪殘年迫,不礙黃花晚節香。秋圃看花興久闌,傲霜枝尚未凋殘。斜陽魚市無人賞,留共先生保歲寒。
女蘿飄綠上窗紗,墻角東風燕子斜。繞遍空庭春寂寂,半簾疏雨落梨花。
最愛寒光好處圓,今宵何事轉凄然。兩宮昔日繁華地,百代清秋水月天。鳧雁不關離黍恨,湖山寧受后人憐。聊乘一葉中流放,風露依稀咽管弦。
樹雜常遮日,墻低不礙風。高眠三伏靜,宴坐一塵空。齒豁仍愁痛,鬢疏更覺蓬。渭濱老漁釣,無意夢非熊。地曠無拘礙,林虛轉寂寥。蛛絲懸近戶,鳥語隱深條。多病依農畝,馀生荷圣朝。獨慚無厚德,閒福恐難消。
花若開時定自開,芳心深靚不容催。主人又有新詩出,佳客應尋舊雨來。樓上已聞香撲鼻,堂前盡放酒盈杯。高燒銀燭照花睡,更到更深亦愿陪。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災自外來,猶可消除。災自內來,何由支梧。天人之間,內外察諸。
銀云鋪遍千株樹。此中大有幽人住。忽睹遙村,微聞犬吠,荷樵人踏山花路。昨宵看月香猶炷。小姑偕向門前步。羅襪輕寒,筠簾映影,曉鴉啼破瓊城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