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 其四 趙北口柳枝詞
樓船彷佛小江南。
才剪溪藤蜀罽帆。
飛花相送向何處,
柳外官橋黃布簾。
樓船彷佛小江南。
才剪溪藤蜀罽帆。
飛花相送向何處,
柳外官橋黃布簾。
那樓船仿佛讓人置身于江南水鄉。剛剛裁剪好溪藤制成蜀地毛氈般的船帆。飛揚的落花相送,船要駛向何處呢?在柳樹外的官橋邊,有黃色的布簾招展。
樓船:有樓的大船。
溪藤:指剡溪所產的藤紙,這里可能指用類似材料制作船帆。
蜀罽(jì):蜀地的毛氈,這里形容船帆質地。
官橋:官府建造的橋梁。
黃布簾:可能指酒肆的招簾
趙北口位于河北,是當時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風景勝地。詩人可能在游歷此地時,看到樓船、柳樹等景色,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展現當地的水鄉風光。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趙北口的水鄉美景。其特點是畫面感強,意境優美。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生動展現了當時當地的景致。
端修修德在,門族盛如初。
常有人登第,今稱爾讀書。
南風舟去疾,西墅客來疎。
所著青衫舊,前官擬別除。
吟樓影在湖波上,吟景長從望處生。
疊石擬成幽嶂色,種松移得遠灘聲。
多諳藥品曾因病,卻著荷衣欲避名。
聞說近來心更靜,案頭惟有一琴橫。
因識詩情性,為官亦是清。
吉人天不祐,直道世難行。
寄諷曾稱菊,思歸或上城。
贈余詩一軸,追和隔今生。
衡山七十二,高是祝融峰。
下界蠻方近,中天岳勢崇。
四維皆佛占,絕頂正秋濃。
翼宿平垂地,雷池暗起龍。
簡書曾禹授,燔祭自周封。
拜廟巡陰石,看橋入古松。
雪深居板屋,日轉動廚鐘。
片水清如鏡,洞庭微見蹤。
采石山頭月正弦,捉月臺邊酒滿船。
擾擾利名蟻慕膻,如公豈但酒稱賢。
平生醉里詩三千,卷起長江作長箋。
悲哉人世隔天淵,一日乘風反自然。
死生在我不在天,欲死得死豈其冤。
欲罷長風大放顛,蒼茫何處可拍肩。
一拂清風一袖云,紫陽容貌鶴精神。
詩因道進言辭別,丹得師傳火候真。
廬岳峰前吟瀑布,渾儀圖上禮星辰。
我來暫作閑人歇,多謝仙翁相訪頻。
前時官上歸,感愴失靈暉。
不料三年后,俱隨萬化非。
塔峰長入座,池色自臨扉。
無復乘閑屐,觀棋訪衲衣。
相逢今半月,夜雨厭同聞。
遠地長為客,還家極羨君。
詩低勞盡寫,茶美許重分。
一馬沖寒去,廬峰正雪云。
我來無一語,閑認昔游蹤。
誰種路傍樹,卻遮山上峰。
潭干沉石露,人立去禽沖。
樵說仙橋險,因思在上封。
冰溪清絕地,誰擬此身來。
寺古逢僧老,山高見水囘。
巖菲寒未拆,風靄復難開。
塔下看碑石,因尋跨鶴臺。
易得君知音,難得君知心。
縱然恩意短,寧使言語深。
渴飲貪泉水,倦息惡木陰。
儻涉不美名,曷可銷煩襟。
初晴殘濕在,眾樹碧光鮮。
幽鷺窺泉立,閑童跨犢眠。
依山知有寺,過水恨無船。
石路是誰作,姓名巖上鐫。
十日南山雪,今朝又北風。
燒沖崖石斷,梅映野堂空。
難語傷時事,無成愧野翁。
一生吟思味,獨喜與君同。
貪得無厭者,應難共此居。
爐中姹女藥,案上老君書。
花竹庭階潔,風煙戶牖虛。
道人隨分外,安坐不求余。
梵王宮殿有仙家,曾此瑤觴醉碧霞。
雨過石壇寒象緯,風來祇寺委龍蛇。
經翻貝葉相騰瑞,飯熟青精味勝麻。
昨日老僧談妙法,繽紛猶自墜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