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六日拜分校之命入闈用王衷白先生韻 其二
障眼紅紗誤恐深,披文彌復廑如臨。
銘操恰侍皋比座,簪盍真成翰墨林。
舊雨重偕情倍密,獨弦無和響應沈。
傾昆取玉尋常事,莫慰荊和獻璞心。
障眼紅紗誤恐深,披文彌復廑如臨。
銘操恰侍皋比座,簪盍真成翰墨林。
舊雨重偕情倍密,獨弦無和響應沈。
傾昆取玉尋常事,莫慰荊和獻璞心。
擔心紅紗遮蔽影響評判,審閱文章時更覺責任重大。秉持公正操守坐在講席旁,相聚在這翰墨之林。老友再次相聚情誼更深厚,獨自彈奏無人應和聲音低沉。選拔人才本是平常事,卻難以慰藉像卞和獻璞般的赤誠之心。
障眼紅紗:古代科舉閱卷為防舞弊,試卷糊名、用紅紗遮蓋等。
披文:批閱文章。
廑如臨:心懷敬畏。
銘操:銘記操守。
皋比座:講席。
簪盍:聚會。
舊雨:老朋友。
獨弦無和:獨自彈奏無人應和。
傾昆取玉:從昆侖山采玉,喻選拔人才。
荊和獻璞:卞和獻和氏璧的典故,喻赤誠奉獻。
此詩創作于詩人被任命為分??脊龠M入闈場時。當時科舉是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考官責任重大。詩人可能有感于選拔人才的不易和自身使命,結合與老友相聚的情景創作此詩。
主旨圍繞科舉閱卷,突出選拔人才的責任。特點是情感豐富,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當時科舉文化和文人心態。
金體堅剛,木性柔和。辯賓主、火力功多。剛為主掌,柔像銷磨。顯各還元,歸本性,息風波。透入神爐,霞罩嵯峨。放銀鉛、花綻婆娑。輝光滿室,神變無何。鎮玩蓬宮,游紫府,恣蹉跎。
送遠臨河涘,蒼蒼夕景微。云山望不極,書札到應稀。磧暗風沙起,春長旅雁歸。秦關百二阻,何處換征衣。
云上東山雨腳生,耳邊長誤認溪聲。誰言逐客渾閒事,一種難忘畎畝情。
如何苦作斷腸聲,度盡關山失弟兄。萬里他鄉誰是伴,單棲半夜若為情。嘐嘐每嘆眾人薄,落落孤將一意行。只恐影沉湘水后,更無來者繼高名。
雨晴風定。一任春寒逞。要勒群芳未醒。不廢梅花,晚來妝面靚。曲闌斜憑。水檻臨清鏡。翠竹蕭騷相映。付與幽人,巡池看弄影。
團練濠州廟贛川,官其二子賜良田。西臺捕逐多亡將,還有焚黃到墓前。
幻滅滅故,非幻不滅。光無不透,明無不徹。長歌吹起棹頭風,永夜恣眠篷底月。
書中三味今朝識,紙扇輕搖立小橋。滿腹空虛徒有影,何如從此夜燈挑。
鐘山正對石頭城,進士元非隱士名。好看龍蟠并虎踞,爭教鶴怨與猿驚。三春游興云同遠,千里歸心月共明。去去會登群玉府,致身何必羨蓬瀛。
青絲斜紐挽雙鬟,斗草才同姊妹還。聞說郎來親插戴,背人偷覷倚窗間。
竹外涼風留晚坐,驚斷蛩聲山葉墮。天河何處是雙星,新月纖纖碧云破。
黃檗山前五百仙,諸村迎禱過溪邊。陰云竟日涼如水,不待仙回已沛然。
唐家不靖自牛李,黨籍何勞口舌爭。莫說紛紛倒元祐,古來平國用阿衡。
云髻鳳文細,對君歌少年。萬金酬一顧,可惜十千錢。玉管傾杯樂,春園斗草情。野花無限意,處處逐人行。聞道中山酒,一杯千日醒。黃鶯似傳語,勸酒太叮嚀。紅袂歌聲起,因君始得聞。黃昏小垂手,與我駐浮云。相勸醉年華,莫醒春日斜。春風宛陵道,萬里晉陽花。碧綠草縈堤,紅藍花滿溪。愿君常踐蹋,莫使暗萋萋。萋萋巫峽云,楚客莫留恩。歲久晉陽道,誰能向太原。歲酒勸屠蘇,楚聲山鷓鴣。春風入君意,千日不須臾。昨日新花紅滿眼,今朝美酒綠留人。更宜明月含芳露,憑仗蕭郎夜賞春。白雪剪花朱蠟蒂,折花傳笑惜春人。請君白日留明日,一醉春風莫厭頻。
高皇思宿將,諸子盡通侯。萬里承家日,孤臣報國秋。云從江北望,水向越南流。世業看都護,風塵一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