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鄭康道二首 其一
絕嘆當年故作癡,水邊林下欲清非。
未應阮籍涂窮慣,自是王通世念微。
仗節舊聞英槩偉,掛冠惜與壯心違。
起予徑辦從公物,一?芒鞋一衲衣。
絕嘆當年故作癡,水邊林下欲清非。
未應阮籍涂窮慣,自是王通世念微。
仗節舊聞英槩偉,掛冠惜與壯心違。
起予徑辦從公物,一?芒鞋一衲衣。
非常感嘆當年故意裝作癡傻,在水邊林下想要辨清是非。不應是像阮籍那樣習慣了無路可走的困窘,自是如王通一般對世俗的念頭淡薄。過去聽聞您堅守氣節,氣概英偉,可惜掛冠歸隱與您的壯志相違背。啟發我直接準備跟隨您,一雙草鞋一件僧衣。
絕嘆:非常感嘆。
故作癡:故意裝作癡傻。
清非:辨清是非。
阮籍涂窮:阮籍駕車出游,常不走正路,走到路的盡頭就痛哭而返,后用來比喻處于困境,無路可走。
王通:隋代大儒,有出世之念。世念微:對世俗的念頭淡薄。
仗節:堅守氣節。
英槩:氣概英偉。
掛冠:指辭官歸隱。
起予:啟發我。
從公:跟隨您。
?(kuò):草鞋。
衲衣:僧衣。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友人可能是一位堅守氣節之人,因種種原因選擇掛冠歸隱。詩人受其影響,也萌生了歸隱之意。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些讓文人失望的現象,促使他們向往超脫世俗的生活。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歸隱的感慨和自己隨之歸隱的意愿。其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真實。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的心境和追求。
恩波浩蕩虎門潮,集渚歸鴻不待招。明月一輪懸蔀屋,和風萬戶醉春朝。持平水鏡仍強項,為政風流懶折腰。野老瓜田隔城府,明從樵牧聽歌謠。
彈冠振席飏輕塵,曉日山頭發興新。藥裹于人真不負,酒杯從此便須親。山田露冷花如雪,石洞云香草自春。十日不行林下路,偶看黃菊過比鄰。
巍巍堂堂,磊磊落落。鬧處刺頭,穩處下腳。腳下線斷我自由,鼻端泥盡君休斲。莫動著,千年故紙中合藥。
萍水當年事,云泥隔世情。君為周二老,身是魯諸生。
飲罷天廚碧玉觴。仙韶九奏少停章。何人采得扶桑椹,搗就藍橋碧紺霜。凡骨變,驟清涼。何須仙露與瓊漿。君恩珍重渾如許,祝取天皇似玉皇。
??引黑牛,天差不自由。但看戊寅歲,揚在蜀江頭。
瑯琊復瑯琊,瑯琊大道王。陽春二三月,單衫繡裲襠。
滄波萬古流不息,春來怒觸波心石。霧雨陰籠蜃氣樓,月星光射鮫人室。桃花浪暖滔天高,常聞穴底蛟龍號。舟人鼓柁倏然過,喧豗飛雪逋輕舠。
臺閣留風論,蕃垣著治功。時皆推舊德,心自信孤忠。驥騁常疲險,鵬摶不遇風。晚年探妙理,頓看世緣空。
人鬼荒臺夢一場,楊花飄落太荒唐。獨憐內史知文翰,書法于今續二王。
逍遙西澗翁,邂逅南垞客。為解杖頭瓢,坐飲林下石。微醉兩忘還,秋山竟云夕。
碧沼橫梅屋。水平堤、雙雙翠羽,引雛偷浴。倚戶無人深院靜,猶憶棋敲嫩玉。還又是、朱櫻初熟。手綰提爐香一炷,黯消魂、佇立闌干曲。閑轉步,數修竹。新來有個眉峰蹙。自王姚、后魏都褪,只成愁獨。鳳帶鸞釵宮樣巧,爭奈腰圈倦束。謾困倚、云鬟堆綠。淡月簾櫳黃昏后,把燈花、印約休輕觸。花燼落,淚珠簌。
白頭家有鮑姑存,更喜蘇耽子又孫。欲共市門梅氏女,梅花多種復成村。
猿聲霜夜憶三巴,姜被凌寒路不賒。直到荊州始分手,將詩徐轉入京華。
閫室良規范,萱堂子職修。儀形儼惇碩,積習肖風流。疇曩鄉鄰援,悽涼川逝愁。太丘純豈弟,慈愛理能周。克家宗從譽,澗屋竹林莊。情話非前聽,門庭付令郎。短生風燭頃,遠日隴丘傍。紅粉祠堂壁,亦應鐫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