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典試滇南道中雜詠 其一
十里八九折,一村三五家。
山多易云雨,水迅乏魚蝦。
羹煮雞?脆,花簪龍爪斜。
時逢歸峒客,恰及宿林鴉。
十里八九折,一村三五家。
山多易云雨,水迅乏魚蝦。
羹煮雞?脆,花簪龍爪斜。
時逢歸峒客,恰及宿林鴉。
道路十里就有八九處彎折,一個村莊只有三五戶人家。山里多所以容易有云雨,水流湍急很少有魚蝦。煮的雞?羹口感很脆,簪著龍爪花顯得歪斜。不時遇到回峒寨的人,正好趕上林中歸巢的烏鴉。
典試:主持考試。
滇南:云南南部。
雞?:一種野生食用菌,味道鮮美。
龍爪:可能指某種花,具體不詳。
峒:我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
詩人奉命到滇南主持考試,在前往滇南的途中寫下此詩。當時滇南相對中原地區較為偏遠,有著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民族風情,詩人在途中的所見所聞激發了創作靈感。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滇南道中的景象和風情。其突出特點是白描手法的運用,生動展現當地特色。在文學史上,它為我們了解當時滇南地區的狀況提供了生動的文學資料。
諸君收淚已無言,
煙外中原草色昏。
老子歸來坐廊廟,
短轅車上欲消魂。
平生結客少年場,人物如君見未嘗。早歲風流知漫叟,一時師友是黃香。
相從便作雙鳧去,欲見應須一葦航。只恐涪翁門下士,九重應合奉清光。
名在金華季孟間,流傳佳句落人寰。異時文采今何在,掃地風流喚欲還。
剩馥見分雖有意,小巫自顧獨何顏。源明不恨生衰俗,尚喜人中識魯山。
風吹薄日去,雪作同云高。
罷飲酬佳節,懷歸賦遠勞。
慘顏天照海,長焰夜窮膏。
可記經冬事,箋詩次董逃。
鸚鵡喚茶添意緒。不管春歸,只解留春住。花事暗中知幾許。梨英尚有銷魂處。
樓外東風吹柳絮。倚遍闌干,明月空來去。爭似舊時春草渡。桃花扇底遮人語。
淩云奏罷氣翩翩,還向江南領一氈。
豈為清吟妨簿領,自便高座少攀緣。
南朝景物春風外,北固云山晚照前。
馬首倘過官閣地,君家詞賦有新篇。
尋幽天氣得晴酣,小小籃輿勝繡鞍。
洞以乳名云液涌,泉紆石出水晶寒。
山容染翠開油幕,竹韻鳴竽立玉竿。
孰謂地靈鐘秀異,美哉風物見興安。
紫屆切文昌,蘭芬天上郎。
新辭振鷺侶,去近碧雞鄉。
劍佩穿蠻部,文章被鬼方。
何妨輕萬里,冠已著神羊。
青松盤巨壑,不受人間塵。
鸑雛異眾鳥,自飲砥柱津。
群情貴茍合,難以保厥真。
吾與夫君交,終始道相親。
同擷云中草,還尋天上春。
一朝來告別,去作上國賓。
正值歲時暮,況與豺虎鄰。
咽涕重感傷,手挽君車輪。
寒禽各嘯侶,落木亦悲辛。
惟愿君歸來,臥此清澗濱。
港下歸鞭問葛藤,
名科山水總含情。
朋游迎送秋江晚,
古渡寒流月影清。
雨催春意苦無多,
柳色花香奈汝何。
誰舉一樽屬明月,
小垂手舞緩聲歌。
智士旁觀當局迷,
滄浪釣叟出陳詩。
江頭風怒掀漁屋,
底事全家醉不知。
我疑千年蒼玉精,
化為一片秋水骨。
海神欲護護不得,
一旦鰲頭忽擎出。
先生語我,正一生消受,帝城煙月。紅燭短時橫笛嗷,夜雨開元白發。
霜咽遺弓,風悽內苑,畫角聲酸切。銅盤承露,淚如鉛水不歇。
曾記樗杜笙簫,長楊刀箭,從獵霜林豁。父子一時連上相,印紐銀螭臥雪。
別墅初成,淮淝已捷,屐齒何曾折。談深酒冷,鼕鼕街鼓將絕。
禁煙時序,喜紅塵紫陌,花鮮柳軟。遷鶯學語,客燕初來,麗日暖烘人面。
金馱寶勒爭馳,畫閣珠簾盡卷。最好是,芳草醉裀,桃花歌扇。
相勸。載壺觴,弄水尋山,鎮日閑留戀。
狂蜂浪蝶,棲香宿霧,摩弄綠嫞紅倦。
況是韶光易改,那更雨愁風怨。盡今番,日日向花林,沉酣芳宴。
君子防示然,莫近嫌疑邊。
瓜田不躡履,李下不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