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蔡州三首 其一
蔡州城中眾心死,妖星夜落照壕水。
漢家飛將下天來,馬箠一揮門洞開。
賊徒崩騰望旗拜,有若群蟄驚春雷。
狂童面縛登檻車,太白夭矯垂捷書。
相公從容來鎮撫,常侍郊迎負文弩。
四人歸業閭里閑,小兒跳浪健兒舞。
蔡州城中眾心死,妖星夜落照壕水。
漢家飛將下天來,馬箠一揮門洞開。
賊徒崩騰望旗拜,有若群蟄驚春雷。
狂童面縛登檻車,太白夭矯垂捷書。
相公從容來鎮撫,常侍郊迎負文弩。
四人歸業閭里閑,小兒跳浪健兒舞。
蔡州城里叛軍的士氣已完全崩潰,妖星(叛軍象征)夜落映照護城壕水。唐朝的飛將軍如從天降,馬鞭一揮城門便轟然洞開。賊眾潰敗望旗叩拜,如同冬眠蟲豸被春雷驚醒。頑劣的叛首被捆綁押上囚車,太白星高掛仿佛在傳遞捷報。裴相公從容前來安撫百姓,李常侍到郊外迎接背負弩弓。士農工商歸田樂業里巷安閑,孩童歡跳健兒們起舞慶祝。
妖星:古代以妖星指叛亂勢力,此處代指淮西叛軍。
漢家飛將:指唐將李愬,其雪夜襲蔡州的奇襲如漢代飛將軍李廣般神勇。
馬箠(chuí):馬鞭。
群蟄(zhé):冬眠的蟲類,比喻原本蟄伏的叛軍被擊潰時的慌亂。
狂童:指叛亂首領吳元濟。
太白:金星,古人認為主兵戈,此處象征平叛的吉兆。
相公:指宰相裴度,平叛統帥。
常侍:指李愬,時兼檢校左散騎常侍。
四人:即四民,指士、農、工、商。
此詩作于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叛亂多年,李愬雪夜奇襲蔡州(今河南汝南)生擒吳元濟,終結叛亂。劉禹錫時在朗州,聞訊后作《平蔡州三首》歌頌勝利,此為第一首。
全詩以平蔡州之役為背景,生動描繪叛軍崩潰、官軍克城、百姓歡慶的過程,突出平叛的迅速與人心所向,是中唐詩歌中歌頌國家統一的經典之作。
夙昔耽吟詠,深憐知己難。
斯人今不作,古調向誰彈?
夜雨孤燈暗,空梁落月寒。
惟聞號杜宇,啼血滿林端。
兵廚釀乏吻生煙,
阮校如今作贅員。
卻怪淵明便歸去,
酒材猶自有圭田。
白露涼驚玉樹,明蟾秋映金繩。
帳底葡萄看數顆,階前絡緯聽三更。
燈花銷復生。
總是愁來角枕,那堪風度檐鈴。
自分人間憐只影,不知天上喜雙星。
銀河無限清。
小雨迎藜杖,微風入葛巾。
寧甘結襪系,不作拜車塵。
施藥鄉鄰喜,忘機鳥雀馴。
家山又初夏,好在不貲身。
初日輕煙溪上橋,遠峰積雪未全消。東君也是多情思,先遣春光到柳條。
竹籬茆舍水邊家,窗牖虛明小徑斜。草色未多春意好,疏梅映竹兩三花。
三玄開正道,一句破邪宗。
草隥水流襜佩響,松梢月冷露珠圓。
云根插湖中,高浪怒不受。
陽侯施斧鑿,渾沌判牝牡。
飛沫高濺面,暗流深注臼。
舒嘯據厜?,披襟豁塵垢。
水天目擊窮,煙墨山積厚。
石氣砭禪心,花跗粲佛口。
陰崖拂叢篁,纖飆醒宿酒。
涓涓乳泉滴,岌骸臥羊走。
更期風雨中,掀舞聽鯨吼。
方欞祗隔一層紗。三見絮飛花。長對西風梳掠,不知秋在誰家。
屧廊人去,眉彎淺黛,銷瘦禁他。換盡陌頭春色,等閒門外天涯。
太息金焦長,依然冰雪清。
飛騰當暮景,四十未專城。
聽雨萍蓬合,看云組綬輕。
徒慚龔渤海,治郡有循聲。
開盡梅花,雪殘庭戶春來早。
歲華偏好。只恐催人老。
惟有詩情,猶被花枝惱。
金樽倒。共成歡笑。終是清狂少。
南薰吹灌木,載酒命蘭舟。興動滄浪水,香生杜若洲。
清言諧夙契,大塊等浮漚。俱罄杯中物,獨醒空自愁。
海曲分南北,為歡駕彩虹。三江澄碧浪,五月御薰風。
蒲酒漁郎醉,菱歌浣女工。眷茲游汗漫,何必問新豐。
慈山風景似孤山,人去亭空鶴未還。猶幸一株冰雪潔,清香從不到人間。
絕世豐姿傲雪前,儂身雖瘦欲爭妍。天寒地冷镕筋骨,歷盡風霜不乞憐。
云旭映平林,煙水流晨熙。
重露草未起,沾我裳與衣。
天地一渾噩,因知孩提時。
驅犢馴出皂,濈濈行斜蹊。
農夫氣閑暇,荷鋤過田畦。
見此誠心樂,好情都已微。
蜀眼遙通滟滪堆,洑旋天地暗濤回。
炊煙合遝看云起,堰水奔流挾雨來。
峭碧倒窺下飛瀑,龍淵寂聽隱驚雷。
濫觴一瀉波瀾壯,始信夔門禹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