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元履國錄挽章二首 其一
麻衣見天子,
拜疏不知休。
落落山林氣,
拳拳畎畝憂。
極知千載遇,
政用一身酬。
繞舍閩溪水,
朝宗日夜流。
麻衣見天子,
拜疏不知休。
落落山林氣,
拳拳畎畝憂。
極知千載遇,
政用一身酬。
繞舍閩溪水,
朝宗日夜流。
穿著平民服飾面見天子,不斷上奏進言不知疲倦。有超脫不羈的山林氣質,心懷對田園百姓的深切憂慮。深知這是千載難逢的知遇,正用一生來回報圣恩。家旁環繞的閩江流水,日夜奔流向大海。
麻衣:古代平民或居喪者的粗布衣服,此處指魏元履未出仕時的裝束。
拜疏:向皇帝呈遞奏疏。
落落:灑脫不羈、不合流俗的樣子。
拳拳:懇切、深切的樣子。
畎(quǎn)畝:田地,代指民間。
千載遇:千年難遇的機遇,指受皇帝重視的知遇之恩。
朝宗:原指諸侯朝見天子,此處指江河奔流入海。
此詩為悼念南宋學者魏掞之(字元履)而作。魏掞之以布衣身份受召入仕,直言進諫、關心民瘼,與朱熹等士人交好。詩人回顧其生平,感其忠君愛民的品格,作此挽章以寄哀思。
全詩緊扣魏元履的生平特點,既寫其布衣進諫的耿介(“麻衣”“拜疏”),又突出其心系民間的情懷(“畎畝憂”),末以閩水奔流喻其精神長存,簡潔有力地展現了逝者的崇高品格與詩人的追思。
故苑寒花何處尋,荒山秋雨綠蕪深。一枝獨笑西風里,也似柴桑玩世心。
洞丁徭戶盡歸耕,篁竹無人弄寸兵。要識二天恩德廣,黃云千里見秋成。
玉鱗瑣瑣秦家土,鳳凰去天竄寒鼠。載得仙橋度玉關,誰管秋煙星栩栩。粉窗綺簾十二家,井龍咽火紛棲鴉。宮姝禿里學秋舞,背客紉珠河影斜。舊紗銀燈翳椒壁,銅輦秋云夢中泣。石氏珊瑚勸作杯,直卷黃河三千尺。
年芳推舊色,物象予朝暾。春及徒生望,地偏孰與言。時來皆歲德,身在總君恩。遮莫千山里,亦云我位存。
遠山平野浩茫茫,曾是當年古戰場。飲馬水乾沙窟白,射雕塵起磧云黃。中郎節在仍歸漢,校尉城空罷護羌。今日車書逢混一,不辭垂老看氈鄉。
明朝便典黑貂裘,寒食寧無數日留。煙斷舊嘗悲介子,火衰今不祀商丘。百年盡付風吹柳,一雨遠隨山入樓。安有五侯鯖到我,自修茶事試香篝。慘澹微茫斷客魂,最難忘處最難言。南陵不可避風雨,麥飯何如托子孫。往事滄江推白鳥,誰家鐵撥送清尊。欲尋隱者相傾倒,煙柳深深不見門。
地暖樹未凋,臘殘梅欲放。無端景物奇,妝點詩懷壯。
煖閣嬌新燕,閒窗撲小蠅。杯擎靈壽節,眉禿遠山棱。天語夜深倚,香軿取次憑。無因擬百祿,拭眼照掀騰。
誰將豪句破天慳,銀色平鋪仗外山。閣道夐連瑤島上,羽林盡列蕊官間。光添寶殿金蓮炬,寒映龍墀玉筍班。朝罷千官珂佩散,宮壺遍賜近臣還。
黽勉復行役,殷勤感故知。悠悠寒水上,獵獵朔風吹。彈雀人多笑,屠龍世久嗤。往來誠數數,公等得無疑?
山谷幽蘭春正開,芳菲堂下為誰栽。底須閑辨招魂注,更看光風轉蕙來。生須百畝紛披綠,一干數花香更足。卻恨涪翁是楚人,詩到山礬水仙俗。
重玄叩擊數年終,大道難窺萬仞墉。舊信不來青鳥遠,故山猶憶白云重。自知勛業輸雛鳳,且學心神似老龍。忙里偷閑誰似我,兵戈橫蕩得疏慵。
瘦木成陰顫晚風,幾隨寒月上簾櫳。橫斜何處看偏好,只在清溪淺水中。
采蓮日將晚,蓮影亂紅暉。風起蓮歌散,花香駐我衣。
戍滿歸來薇亦剛,策名不覺十年彊。素無沂國三場志,曾有西山一瓣香。晁董未能免科舉,孔顏方可語行藏。要為天下奇男子,寧論區區國與鄉。叔季滔滔未見剛,每聞健論意差強。向來曾劾燈籠錦,老去聊凝畫戟香。世運橫流安所止,圣朝未舍豈容藏。幾回欲上鈴齋謁,衰病無因可去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