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纏道 查家梅
竇乳微泉,長似鏡中清澈。漬莓苔、一枝寒鐵。黛痕點破何年雪。向磨崖斷處,小勒梅花碣。
問官閣豐標,綺窗消息。肯便著、孤山蹤跡。灞橋歸去多情,奈暗香疏影,不作相思驛。
竇乳微泉,長似鏡中清澈。漬莓苔、一枝寒鐵。黛痕點破何年雪。向磨崖斷處,小勒梅花碣。
問官閣豐標,綺窗消息。肯便著、孤山蹤跡。灞橋歸去多情,奈暗香疏影,不作相思驛。
石竇中滲出的細泉如乳汁般,長久像鏡中一樣清澈。被莓苔浸潤的梅枝,如寒鐵般剛勁。青黑色的梅痕,仿佛點破了往年的積雪。在磨崖斷裂之處,刻下小小的梅花碑碣。詢問官閣中梅花的風度,綺窗前的消息。是否愿意停駐在孤山的蹤跡?從灞橋多情而歸,無奈那疏影暗香,不做傳遞相思的驛站。
竇乳:石竇(石孔)中滲出的細泉,狀如乳汁。
寒鐵:形容梅枝剛勁如鐵。
勒:雕刻。
豐標:風度、姿態。
孤山:杭州孤山,宋代林逋曾隱居種梅,此處代指傳統賞梅勝地。
灞橋:長安東灞橋,為唐代送別之地,多與離情相關。
暗香疏影:化用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代指梅花。
此詞或為作者游覽“查家梅”所在之地時所作。查家梅生長于泉畔崖邊,環境清寂,作者觸景生情,借梅抒懷,通過對其形態與品格的刻畫,寄寓個人對獨立精神的推崇。
詞以“查家梅”為核心,上片繪其生長環境(泉清、苔漬、崖斷)與形態(寒鐵、黛痕),突出自然奇崛之美;下片以“孤山”“灞橋”典故對比,強調其不隨俗、不寄情的獨特品格,語言凝練,意象幽冷,是托物言志之作。
綠野堂開碧水頭,平原河朔讓風流。雕闌百折捫霄漢,畫棟雙飛挾斗牛。麗賦總輸鸚鵡捷,清歌如跨鳳皇游。莫將十日淹行旆,極目華陽待紫騮。
旭日上曈昽,何人有瞻拜。我愛陽德升,萬古永不晦。
勘破禪家最上關,掀髯朗笑響千山。海門正涌冰輪出,昏鼓先催玉節還。獨上層巔風浩蕩,歸沿小澗石孱顏。尋幽本是閑人事,聊復分君半日閑。
春方北度。又送秋南去。萬里長空風雨路。誰汝冥鴻知處。朝朝舊所窺魚。由渠水宿林居。為問江湖苦樂,汝于白鷺何如。
自我曾高時,以有此土田。一朝均租賦,吏文沸相煎。南鄰勢炙手,北鄰富薰天。嘯聚烏合眾,變詐揮金錢。本心抑兼并,瘠土賦委填。如聞下溫詔,膏澤為洗湔。但愿多樂歲,鼓腹常便便。
人情到底重官榮,見我東歸夾路迎。不免舊溪高士笑,天真喪盡得浮名。
日月回京闕,威儀見漢官。五胡馀父老,九廟薦杯盤。帝里春無恙,天衣淚不干。未能忘麥飯,減膳內臣看。
大府開閩土,危樓鎮海涯。飛云浮畫棟,麗日照高牙。昔駐蕃侯馬,今迎使者車。三山歸指顧,萬井仰光華。縹緲臨城處,逍遙散吏衙。榕陰千樹翠,荔子半空霞。嶺嶠俱清謐,賓僚亦靜嘉。宣風問民俗,作屏捍皇家。去去青冥樾,依依紫禁花。登高應有賦,留待碧窗紗。
歐冶铦鋒價最高,海中收得用吹毛。龍鳳繞,鬼神號,不見全牛可下刀。
自笑生身,歷事以來,垂六十年。仿浮沈閭里,半非識面,交游朋友,各已華顛。富貴不來,少年已去,空見悠悠歲月遷。雖然是,壯心一點,猶自依然。新陽又長天邊。人指似山間詩酒仙。算胸次崔嵬,不勝百榼,筆端枯槁,難足千篇。隱幾杖藜,相耕聽誦,聊看諸郎相后先。馀何事,但讀書煮茗,日晏高眠。
今歲東風計太差,早催桃李競芳華。誰知一夜紛紛雪,壓倒千山藉藉花。白色果然成恐怖,紅顏難免供嗟呀。但教氣轉春仍好,滿地爭萌百谷芽。
一從香影句名佳,嗣響才稱竹外斜。千古梅詩三句好,何如閣筆只看花。
懿典大冊,陳儀邃深。怡怡愉愉,寶坐是臨。重綵儼侍,罙展肅心。三宮協慶,永播徽音。
澄湖浸云天,有亭湖之涘。憑欄發清嘯,魚龍或驚起。
百轉長廊入翠臺,不知身世近蓬萊。當門淥水流金谷,繞座青山掛玉臺。舊主人非吳下客,新郎君是洛陽才。瓊筵咫尺春光到,深夜狂歌落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