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 題沈曉滄年丈炳垣月夜渡海卷
陣云冷壓艨艟,片帆如葉煙濤里。憂時感遇,臨流慷慨,素娥知未。潮打征袍,雷轟虞鼓,睡龍驚起。但浩歌擊楫,問天不語,無人會、蒼茫意。
將帥星辰有幾。閃燐芒,欃槍猶指。酒酣燭灺,望空搔首,壯心不已。柱倚南天,劍橫北斗,男兒誰是。待扶桑日出,馀腥斷瘴,借銀河洗。
陣云冷壓艨艟,片帆如葉煙濤里。憂時感遇,臨流慷慨,素娥知未。潮打征袍,雷轟虞鼓,睡龍驚起。但浩歌擊楫,問天不語,無人會、蒼茫意。
將帥星辰有幾。閃燐芒,欃槍猶指。酒酣燭灺,望空搔首,壯心不已。柱倚南天,劍橫北斗,男兒誰是。待扶桑日出,馀腥斷瘴,借銀河洗。
陰云冷寂地壓在戰艦之上,一片船帆像葉子般漂浮在煙浪滔滔的海面上。憂慮時勢、感慨際遇,面對江流慷慨抒懷,明月可曾知曉?潮水拍打征袍,雷聲轟響戰鼓,沉睡的蛟龍被驚起。只能放聲高歌、擊楫明志,問蒼天卻無回應,無人能理解這蒼茫心緒。能稱得上傳星將才的能有幾人?彗星仍閃著兇光,戰亂未息。酒酣燭滅,仰望長空搔首,壯志依然未減。身倚南天支柱,劍指北斗星辰,真正的男兒究竟是誰?待扶桑日出,殘余的腥膻與瘴氣消散,定要借銀河之水洗盡人間污穢。
艨艟(méng chōng):古代大型戰船,此處指海上戰艦。
素娥:即嫦娥,代指月亮。
虞鼓:戰鼓,虞通“吳”,或指傳說中黃帝與蚩尤作戰時的戰鼓。
欃槍(chán chēng):彗星,古代視為戰亂兇兆,此處代指外患。
灺(xiè):燭灰,指燭火熄滅。
扶桑:傳說中日出的神樹,代指東方極遠之地。
此詞約作于晚清鴉片戰爭后,外患頻仍之際。沈炳垣(曉滄)為晚清官員、詩人,其“月夜渡海卷”或記錄海上經歷。作者題畫寄懷,借渡海場景映射國家危局,反映了當時士大夫對時局的深切憂慮與報國熱忱。
全詞以“月夜渡海”為線索,上片寫渡海之景與孤寂心緒,下片由景及情,直抒憂時壯懷。既具蒼茫壯闊的畫面感,又深含家國情懷,是晚清愛國詞中“以詞存史”的典型之作。
昔游湖上寺,猶記釋宗林。語我菩提樹,恒河深復深。風沙晚識面,江海后知音。白鶴翩翩去,青天何處尋。
香超薝卜斷知聞,窮臘開花處處村。應笑多姿桃杏俗,更嫌貪睡海棠昏。
享罷高齡八十馀,九泉情狀竟何如?仍如昔日憐阿弟,千里沖寒問起居。
舊事吁可怪,客鄉聞亦驚。風波開貝錦,云路失鵬程。莫惜干城器,難忘伐木情。臨岐無復得,知作貴州賓。
萬里燕云,長江楚水。幾年夢比愁難至。男兒意氣在邊州,看花莫下英雄淚。霹靂弦驚,飛霜劍掣。貔貅一掃渾閑事。從來吳越論興亡,其間那得商量地。
父子跏趺絕似僧,青燈一盞夜三更。讀殘戴記兒將倦,山栗旋煨仍擘橙。
當年婺女三人別,今日姑溪一席同。老去光陰能有幾,相逢莫放酒杯空。
通夕聞鳴霤,凌晨起炷熏。映山高見雨,隔塢遠留云。盧橘明金彈,安榴染絳裙。樓居堪護足,終羨蝶飛紛。
康郎一戰啟真王,末造兒孫遂不綱。最小朝廷甘逼處,無愁天子總淫荒。才人逸史桃花扇,閹黨馀威褲子襠。歌舞未終全局潰,乾坤正氣屬維揚。
樹老巢翻鷹亦化,錫飛近地鶴猶驚。太平寺主今安在,潮打山圍建業城。三尺杖頭閒一把,興亡隨分百馀年。我來但愛松風好,覓得僧窗一覺眠。
西昌杰閣連城闕,勝日登臨足快哉。楚嶺重遮嵐氣合,贛江遙遞浪聲來。涪翁詩思排云漢,坡老詞華被草萊。欲把一尊酹明月,夜深還上最高臺。
一塵隔斷圣凡分,飛步何煩倩鐵君。雍伯俗緣猶未絕,尚攜王子去耕云。
高帆去不極,天際見人家。系網青楓樹,藏舟白荻花。回風喧雁鶩,隙月上魚蝦。亦有垂綸地,兵戈敢自誇。
西澗西邊東澗東,千山不斷萬山通。謝豹見春啼出血,王孫上樹捷如風。
野老經時病,深秋出郭情。輞川聊對酒,京洛未離榮。小水行丹壑,馀花藉綺楹。松陰立不倦,何限暮濤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