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李參政韻并錄寄舟峰師四首 其四
海色琉璃照我肝,何疑飛電掣晴巖。
山留畫鹢風從怒,珠炯翔龍夜亦銜。
蓮社經徒能摘句,玉川茶興自開緘。
從來筏喻今饒益,杯渡須知鄙鐵帆。
海色琉璃照我肝,何疑飛電掣晴巖。
山留畫鹢風從怒,珠炯翔龍夜亦銜。
蓮社經徒能摘句,玉川茶興自開緘。
從來筏喻今饒益,杯渡須知鄙鐵帆。
大海如琉璃般的色澤映照我的內心,何必懷疑飛電劃過晴朗的山巖。山巒留住畫著鹢鳥的船,狂風肆意,夜中蛟龍口銜著明亮的寶珠。蓮社的誦經之人能摘取妙句,像玉川子一樣的茶興自然開啟書函。向來以筏為喻如今有諸多益處,要知道杯渡之法應看輕鐵帆。
琉璃:一種有色半透明的玉石,這里形容大海的色澤。
飛電掣晴巖:飛電劃過晴朗的山巖,形容景象壯觀。
畫鹢:船頭畫有鹢鳥的船。
蓮社:東晉時慧遠于廬山東林寺結社念佛,因寺內有白蓮池,稱白蓮社,簡稱蓮社。這里指與佛教相關的團體。
玉川:指唐代詩人盧仝,自號玉川子,愛茶成癖。
筏喻:佛教以筏比喻佛法,到達彼岸后筏便無用,比喻借助佛法解脫。
杯渡:傳說中高僧以木杯渡水,后泛指高僧的神異法力。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體現的禪意來看,可能創作于詩人與佛教人士交往或自身深入參禪悟道之時。當時或許社會上佛教文化較為盛行,詩人受其影響,通過詩歌表達對佛法的感悟。
這首詩主旨圍繞對佛法的領悟和超凡境界的追求。其突出特點是意象豐富、用典巧妙,將自然景象與佛教文化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對佛教文化的吸收和創作成果。
萬里嵩呼動帝州,歸來緩帶自風流。鳳皇臺上酥醾酒,虎豹關頭爛熳游。云履猶沾金露濕,星槎還向劍津浮。到時早拔三山幟,應有纁書待主籌。
昨又音書至。喜居然、逋仙今日,梅妻鶴子。孤館春寒渾似夢,為問當年處士。應不再、清愁滿紙。好把麟兒娛白發,算人間福庇無逾此。遙羨汝,淚盈眥。原知海上居非易。幸吾兄、中年漸定,滑稽酬世。腸熱未妨雙眼冷,笑看海樓蜃市。要堅信、河清能俟。十里梁溪偕隱地,倘歸來有約君須記。常置酒,邀相醉。
最上華陽館,凄涼豈舊基。山中為相日,樓上待仙時。精力凋文字,群居厭朮芝。卻輸元處士,薪爨得天知。
中條山下古祠荒,祠下疏槐葉半黃。五載醉鄉心兀兀,一封諫疏語瑯瑯。朝廷獨立寸心赤,嶺徼思歸兩鬢霜。此去卻當書上考,五云飛出紫泥香。
鶯脰湖邊舊隱,吳淞江上行舟。借問離情何似,春波日夜長流。
六十年來二氣蒸,可憐世運亂如繩。整人事業方沉寂,貪墨工程即勃興。偷谷鼠翻墻角甕,趨炎蛾繞案前燈。竹竿下水無干處,華夏諸孫能折騰。
不辭深坐轉衰頹,養病仍無酒一杯。尚喜故人相勞苦,臘前先送一枝梅。
歡悰憑淺酌,衰相怯單衣。詩向貧中好,春從雨際歸。氣寒憂麥瘦,桑濕恐蠶饑。豫學田園計,他時恐愿違。
賣詩賣酒醉春城,破盡青衫白發生。四海固無知我者,錯教啼殺樹頭鶯。
衡門晝長掩,春草綠于積。倘有問字過,朝來見行跡。
雨夜湖樓錦帳垂,有人為爾故眠遲。春衫照影看歌舞,寶合薰煙學畫眉。何處絕纓憐楚客,為誰掩袂泣樊姬?思量暗室無窮事,留到天明不忍欺。
折取孤山玉雪花,杖藜高掛踏煙霞。負他白鶴看仙冢,帶爾青蚨到酒家。有腳陽春詞可證,無言姑射貌堪誇。相攜相伴歸時晚,添個隨人月一牙。
灼灼東風桃,縞縞西園李。采采諒匪艱,舉手聊漫爾。云何自束縛,企望邈千里。齒發易衰謝,歲月不我俟??棺呔┤A塵,款曲謝知己。素心為我傾,瑤琴為我理。言別用涂長,夢寐相汝爾。申棖致教言,出處貴正始。螻蟻知陰晴,孔翠擇棲止。明珠與珊瑚,乃在滄海底。努力慎所之,六籍固根底。再拜寘懷中,察察聲在耳。歸雁西北翔,作報心懷恥。惴惴畏述方,身先雞鳴起。
這無常,兩個字,最難防。要來時、無處潛藏。不論老幼,不管貧富與賢良。不管妻子與兒郎。怎戀爺娘。身居土血逐水氣,隨風魂魄游揚。細看來、怎不情傷。休貪火院,早早修取上天堂。三千功滿赴蓬島,永在仙鄉。
西風望斷碧云深,萬里關河入俯臨??退及惦S愁共遠,髯冰疑是老相侵。霜鴻傍月傳佳信,寒雪漫天擁衲吟。十載因循歸未得,飄零蹤跡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