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入關
河上微風來,關頭樹初濕。
今朝關城吏,又見孤客入。
上國誰與期,西來徒自急。
河上微風來,關頭樹初濕。
今朝關城吏,又見孤客入。
上國誰與期,西來徒自急。
河面上微風輕輕吹來,關隘口的樹木剛剛被潤濕。今天守關的官吏,又看到我這個孤獨的旅人入關。在都城沒有誰與我相約,我從西邊趕來只是白白地著急。
關頭:關隘口。
上國:指都城。
期:相約。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孤客”等表述推測,詩人可能是在羈旅途中,懷著某種期望前往都城,然而卻無人相約,內心充滿失落,在秋季入關時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孤獨羈旅的愁緒和對前途的迷茫。其突出特點是景中含情,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詩篇,但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羈旅漂泊的心境。
詩僧隨分住,市搆且三間。比屋地俱俗,隔簾人自閒。道同潭性徹,法化石頭頑。吟思充行腳,時時出世寰。
寄形一榻日蘧然,倚杖支頤髻指天。莫逆過門無子祀,時來鑒井自跰?。
題詩蘆葉雨斑斑,底事詩人不奈閒。滿浦荷花開欲遍,客程五月過梁山。
瓠落江湖萍寄身,悄為逾邁擾天真。停舟問笛誰千古,避席登樓又一人。夢久不知山雨近,路長應覺塞鴻親。微歌永夜聊相慰,六合蒼涼出鳳麟。
湘水一番竹,下有千畝陰。寧知竹上淚,是妾一生心。
山枯因產玉,川竭緣孕珠。珠玉到人間,禍胎不可除。脫粟足為飯,裂布足為襦。吾寧謝華好,樸素以為娛。
聞師禪坐處,舟居卻非水。一葉破渺茫,高風繼船子。大地琉璃寒,消息梅花里。誰知火宅中,清涼有如此。
逐客音書久不聞,天風吹斷楚江云。相思惟有長安月,拾得嬋娟難寄君。
吏胥圍繞簿書堆,病眼昏昏素發垂。已覺文章無用處,不歸田里待何時。兩衙決事官差我,五日延英詔問誰。賴有古人蹤跡在,只應蘧寧是吾師。
雨后飛泉下碧湍,長松脩竹草堂寒。無人解識高人意,溪上青山獨自看。
芹泮香風十載聞,故山歸早亦殊恩。春來每自添詩債,酒罷同誰臥竹根。臺省備員遙慶我,篇章傳世竟輸君。因風報李還西望,云樹參差日未昏。
百卉競春陽,九十韶光。少年裘馬自疏狂。記得小橋垂柳外,紅雨沾裳。溪水碧湯湯,越女吳艭。誰家女伴斗新妝。陌上花開歸緩緩,風遞衣香。
獨開無那只依依,肯為愁多減玉輝。簾外鐘來初月上,燈前角斷忽霜飛。行人水驛春前早,啼鳥山墻晚半稀。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遠自洛陽歸。
十日雪陰今日晴,北窗旭紅吾眼明。樹頭玉花故片片,檐底珠雨時聲聲。總愁千村露搖落,暫喜二候還澄清。放衙蠟屐何所念,石湖湖頭雙槳橫。
虎頭諸孫豈誠癡?飛墨即是蒼筠枝。故家喬木盡黃落,此君貞節仍堅持。向年毗陵為錄判,正聲早騰青玉案。親歿天南柩返吳,棄官急歸方寸亂。從兄負土成孤墳,天平山麓黯秋云。哀哀淚滴墳上土,終制北謁天皇君。一官又赴同安尉,白云黃葉秋無際。道經武夷山下路,遏云棹歌迎鼓枻。山中徵君峨小冠,能令幽居帝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