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翁承贊漆林書堂詩
軺車故國世應稀,
昔日書堂二紀歸。
手植松筠同茂盛,
卻對蕓窗勤苦處,
舉頭全是錦為衣。
軺車故國世應稀,
昔日書堂二紀歸。
手植松筠同茂盛,
卻對蕓窗勤苦處,
舉頭全是錦為衣。
乘坐軺車回到故鄉,這樣的事世間應是少有,昔日的書堂,時隔二十四年后歸來。親手栽種的松樹和竹子一同繁茂生長,再面對那書齋里曾經勤苦讀書之處,抬頭望去滿眼都是榮華富貴。
軺車:使者所乘的輕便馬車,這里指榮歸故里的車駕。
二紀:一紀為十二年,二紀即二十四年。
松筠:松樹和竹子,常用來比喻人的高尚品德。
蕓窗:書齋。古人藏書多用蕓香驅蠹,故稱書齋為蕓窗。
錦為衣:比喻榮華富貴。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翁承贊在取得功名后榮歸故里,面對曾經讀書的書堂,回憶往昔,感慨自己的經歷,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榮歸故里的心境。其特點是通過今昔對比展現人生變化。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能反映當時文人榮歸的普遍心態。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舉翅萬馀里,行止自成行。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
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
奈何此征夫,安得驅四方!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
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周西伯昌,懷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貢獻,臣節不隆。崇侯讒之,是以拘系。
后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征伐。為仲尼所稱,達及德行,猶奉事殷,論敘其美。
齊桓之功,為霸之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車。正而不譎,其德傳稱。
孔子所嘆,并稱夷吾,民受其恩。賜與廟胙,命無下拜。小白不敢爾,天威在顏咫尺。
晉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賜圭瓚,秬鬯彤弓,盧弓矢千,虎賁三百人。
威服諸侯,師之所尊。八方聞之,名亞齊桓。河陽之會,詐稱周王,是其名紛葩。
駕六龍,乘風而行。行四海,路下之八邦。歷登高山臨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東到泰山。仙人玉女,下來翱游。驂駕六龍飲玉漿。河水盡,不東流。解愁腹,飲玉漿。
奉持行,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玉闕下,引見得入,赤松相對,四面顧望,視正焜煌。
開玉心正興,其氣百道至。傳告無窮閉其口,但當愛氣壽萬年。
東到海,與天連。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當專之。
心恬澹,無所愒。欲閉門坐自守,天與期氣。
愿得神之人,乘駕云車,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藥。跪受之,敬神齊。當如此,道自來。
華陰山,自以為大。高百丈,浮云為之蓋。
仙人欲來,出隨風,列之雨。吹我洞簫,鼓瑟琴,何訚訚!
酒與歌戲,今日相樂誠為樂。
玉女起,起舞移數時。鼓吹一何嘈嘈。
從西北來時,仙道多駕煙,乘云駕龍,郁何務務。
遨游八極,乃到昆侖之山,西王母側,神仙金止玉亭。
來者為誰?赤松王喬,乃德旋之門。
樂共飲食到黃昏。
多駕合坐,萬歲長,宜子孫。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朝光浮燒野,霜華凈碧空。
結浪冰初鏡,在徑菊方叢。
約嶺煙深翠,分旗霞散紅。
抽思滋泉側,飛想傅巖中。
已獲千箱慶,何以繼熏風。
和氣吹綠野,梅雨灑芳田。
新流添舊澗,宿霧足朝煙。
雁濕行無次,花沾色更鮮。
對此欣登歲,披襟弄五弦。
焰聽風來動,花開不待春。鎮下千行淚,非是為思人。
九龍蟠焰動,四照逐花生。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
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
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
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斜廊連綺閣,初月照宵幃。
塞冷鴻飛疾,園秋蟬噪遲。
露結林疏葉,寒輕菊吐滋。
愁心逢此節,長嘆獨含悲。
寒隨窮律變,春逐鳥聲開。
初風飄帶柳,晚雪間花梅。
碧林青舊竹,綠沼翠新苔。
芝田初雁去,綺樹巧鶯來。
爽氣浮丹闕,秋光澹紫宮。
衣碎荷疏影,花明菊點叢。
袍輕低草露,蓋側舞松風。
散岫飄云葉,迷路飛煙鴻。
砌冷蘭凋佩,閨寒樹隕桐。
別鶴棲琴里,離猿啼峽中。
落野飛星箭,弦虛半月弓。
芳菲夕霧起,暮色滿房櫳。
散影玉階柳,
含翠隱鳴蟬。
微形藏葉里,
亂響出風前。
階蘭凝曙霜,岸菊照晨光。
露濃晞晚笑,風勁淺殘香。
細葉凋輕翠,圓花飛碎黃。
還持今歲色,復結后年芳。
碧昏朝合霧,丹卷暝韜霞。
結葉繁云色,凝瓊遍雪華。
光樓皎若粉,映幕集疑沙。
泛柳飛飛絮,妝梅片片花。
照璧臺圓月,飄珠箔穿露。
瑤潔短長階,玉叢高下樹。
映桐珪累白,縈峰蓮抱素。
斷續氣將沉,徘徊歲云暮。
懷珍愧隱德,表瑞佇豐年。
蕊間飛禁苑,鶴處舞伊川。
儻詠幽蘭曲,同歡黃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