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酬呂大厚庵題田居見贈 其二
地僻無人扣竹關,農書一卷自林間。
荷鋤良苦身偏健,抱甕雖忙意卻閑。
采藥直窮云起處,種瓜常到日西還。
幾多幽事紅塵外,莫怪終年不下山。
地僻無人扣竹關,農書一卷自林間。
荷鋤良苦身偏健,抱甕雖忙意卻閑。
采藥直窮云起處,種瓜常到日西還。
幾多幽事紅塵外,莫怪終年不下山。
居住之地偏僻,無人來叩響竹門,我在林間獨自研讀農書。扛著鋤頭勞作雖然辛苦,但身體卻越發康健;抱著水甕澆灌雖忙碌,心境卻很閑適。我采藥一直走到云霧升起的地方,種瓜常常到太陽西下才回來。在這紅塵之外有許多清幽之事,別怪我一年到頭都不下山。
次韻:按照別人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扣竹關:叩響竹門。
荷鋤:扛著鋤頭。
抱甕:出自《莊子·天地》,這里指從事田園灌溉之事。
直窮:一直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應處于遠離塵世喧囂之地,過著田園隱居生活。或許當時社會動蕩不安,詩人選擇遠離紅塵,在田園中尋求寧靜與自在,故而寫下此詩回應友人贈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田園隱居生活的熱愛。其特點是通過描繪日常勞作場景展現閑適心境,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古代文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老來生計拙,織屨學于陵。撥草明朝路,編蒲昨夜燈。過橋逢孺子,度嶺識歸僧。從此獰如虎,孤峰可共登。
遠問容春及九峰,北湖于我意偏濃。幽懷自許長如石,晚歲相看有此松。江上書回鄉國騎,山中夢醒縣樓鐘。何時更是思君地,活水源頭一短筇。
雁山一柱插云霄,三井松羅柱亦高。蓬蓽深懷杞人念,擎天端賴柱堅牢。
行不得哥哥,行不得哥哥。荊棘滿山豺虎多,天寒日暗雨滂沱。馬瘏軸折君奈何,君奈何。何處去,請去山頭聽杜宇。
我送舅氏,曰至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日薄春寒,燕飛如箭。傍池柳眼剪成寸。淡黃串串柳花繁,柔條細織吳絲亂。隱約遙山,晴陰一半。浮溪不見桃花面。游蜂盡日繞春忙,微風不動花飄淺。
與子共觀泉,少間觀我生。我生本無窮,是為天地精。
樓成鸛鵲幾時還,人去樓空境自閑。地接連城秋水渡,河分兩岸夕陽山。汀煙冉冉分秦樹,隴雁依依度晉關。千古廢興還造物,暫攜風月出塵寰。
吳王消夏處,玉沼太湖通。萬古芙蓉發,西施在鏡中。白云迷故國,春草失離宮。一對鴛鴦鳥,時來戲碧空。
青蹊?窱絕塵氛,一派鈞天下界聞。龍去不收千日雨,鶴來還動滿蹊云。山瓢祗獻長生酒,石室應藏內景文。歸去幔亭何日到,緘書先報武夷君。
近郭叢林邃,山環徑轉微。溪光分石發,厓色亂苔衣。樹密云能度,風閑鳥便飛。短藜看未足,時傍夕陽歸。
愁來獨酌易成酡,耳熱逢人發浩歌。百草不芳吾老矣,半生如夢奈春何。長天杳杳看西日,遠水悠悠嘆逝波。留滯無成空自笑,十年生計付漁蓑。
仗劍渡江王猛身,歸來又共坐青裀。平原自有三千客,門下聊同十九人。曾許鳳雛應不忝,由來龍性本難馴。久知世事只如此,且借清樽一洗塵。
壓糟玉面天涯見,琢雪庖霜照眼明。投箸羞顏如甲厚,南山白額正橫行。物生甚美世所忌,吹息雪中成禍胎。湯帆卯杯頻下箸,江南歸夢打圍來。
風來石上松,僧坐松下石。洗缽將煮茶,溪流漾晴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