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胡雪抱感事二首
倚漢如天亦太愚,長鯨卷海倩誰屠。側身東望悲何極,殘影西頹淡欲無。鐘虡銷沉同一淚,樓臺歌舞漫相娛。驪龍睡去傷心久,竟失千金頷下珠。
旭日揚旗到國門,三韓風物未堪論。哀濤咽石知鳴恨,大字摩崖愧紀恩。夢里山河馀想斷,畫中城郭舊痕存。煙波浩渺秋風冷,何處重招故國魂。
倚漢如天亦太愚,長鯨卷海倩誰屠。側身東望悲何極,殘影西頹淡欲無。鐘虡銷沉同一淚,樓臺歌舞漫相娛。驪龍睡去傷心久,竟失千金頷下珠。
旭日揚旗到國門,三韓風物未堪論。哀濤咽石知鳴恨,大字摩崖愧紀恩。夢里山河馀想斷,畫中城郭舊痕存。煙波浩渺秋風冷,何處重招故國魂。
倚靠蒼天般的大漢卻如此愚昧,那如長鯨卷海般的惡勢力又有誰能去誅滅呢。側身向東望去,悲傷到了極點,夕陽西下,殘影漸漸淡去快要消失。鐘架銷沉讓人一同落淚,而樓臺之上卻還在歌舞娛樂。驪龍沉睡傷心已久,竟然丟失了頷下的千金寶珠。旭日下旗幟飄揚到了國門,三韓的風物已不堪評說。悲哀的浪濤撞擊著石頭,似乎在鳴恨,在山崖上刻下大字,卻慚愧于無法紀恩。夢里的山河余想已斷,畫中的城郭舊痕還在。煙波浩渺,秋風寒冷,到哪里去重新招回故國的魂魄呢。
倚漢:可理解為依靠、憑借大漢,這里可能有對某種強大力量的期望。
長鯨卷海:比喻強大的惡勢力。倩:請。
鐘虡(jù):鐘架。
驪龍:黑龍,傳說頷下有千金之珠。
三韓:古代朝鮮南部有馬韓、辰韓、弁韓三個部落,合稱三韓,后泛指朝鮮。
摩崖:在山崖上刻字。
胡雪抱生活于清末民初,這一時期中國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國家主權受到嚴重侵犯,社會動蕩不安。此詩可能創作于國家局勢危急之時,詩人目睹國家的衰敗和列強的侵略,內心悲憤,借詩抒發對國家命運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失去珍貴事物的痛心。其突出特點是意象豐富,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思考,具有一定的時代價值。
皇宮西畔閟層丘,別有天門洞壑幽。玉樹金亭云霧里,年年此地奉宸游。
楊柳正啼鶯,楊花飛滿城。春風天外去,落日海西明。逸氣搖金轡,豪華戀玉京。不知游蕩子,曾念百年情。
玉盤疏綴。火齊生來貴。略約含酸梅子味。帶著些兒清脆。憑誰記取從前。春陰乞護韶年。不道綠肥如羃,枝頭一樣紅嫣。
一泓如練凈無塵,幻出明珠顆顆新。疑是鮫宮逢賈客,難于金谷換佳人。夜光不說昆明水,照乘何須合浦濱。生滅由來歸泡沫,欲將靈跡問波神。
三步五步歇,六日七日晴。豈不念我歸,春色相送迎。前宵社酒散,行將返清明。紅紫小零落,嚶嚶相和鳴。叢薄山礬花,玩之有馀馨。亦欲寄所思,歸鴻已宵征。悠悠不可極,惻惻難為情。荒荒誰與語,脈脈曳杖行。
灤水龍飛日,長楊羽獵時。天顏凡五見,雨淚遽雙垂。化日中天赫,陰靈萬國馳。何由知帝力,耕鑿樂雍熙。
九日相攜積翠中,勝游兼有道林同。枯顱一任君披拂,寄語龍山落帽風。
龍門有孤桐,斲為三尺琴。良材不易得,軫玉而徽金。泠泠七弦間,一彈清我心。要知在自適,奚必求知音。
又聞科詔下諸州,舉袂成帷盡俊游。汝去為吾推甲乙,千人誰是釣鰲鉤。
初夏草木長,鳴雨更相逼。來牟生意佳,枝旟望如織。陽日不下臨,此物終且蝕。往者己巳夏,頗為旱乾棘。徂春苦無雨,兩麥俱豐息。因懷老農語,往往未差忒。窮居繁口食,所恃耕耨力。明日更如此,與君甚胸臆。
寒清萬國土,冷斗四維根。
不見朝垂露,日爍自消除。人身亦如此,閻浮是寄居。切莫因循過,且令三毒祛。菩提即煩惱,盡令無有馀。
行到鱸魚鄉里時,一宮花渚漾漣漪。看春又過清明節,更把愁心說向誰。
春去雨方歇,水流花自飛。人生螻蟻夢,世道犬羊衣。日月東西驛,乾坤闔辟扉。斯令無二子,空有首陽薇。
攜樽同此夕,云月有無間。曠達騷人意,凄涼游子顏。亂蟲依草樹,孤鳥度河山。世路黃金盡,秋風一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