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韋太尉自坤維除廣陵
全蜀拜揚州,征東輟武侯。
直來萬里月,旁到五峰秋。
幢冷遮高雪,旗閑卓亂流。
謝朝明主喜,登省舊寮愁。
隔海城通舶,連河市響樓。
千官倚元老,虛夢法云游。
全蜀拜揚州,征東輟武侯。
直來萬里月,旁到五峰秋。
幢冷遮高雪,旗閑卓亂流。
謝朝明主喜,登省舊寮愁。
隔海城通舶,連河市響樓。
千官倚元老,虛夢法云游。
韋太尉在全蜀之地獲任揚州之職,停止在蜀地的任職前往東方。他行程萬里,如明月般直驅而來,路過時正值五峰的秋景。儀仗幢蓋清冷,遮住了高山的積雪,旗幟悠閑地立在湍急的水流旁。告別朝廷,英明的君主歡喜,而尚書省舊同僚憂愁。隔著大海的城市有船只往來,連著集市的地方有熱鬧的樓閣。眾多官員都倚仗著這位元老,我只能在虛幻的夢境中想象他如法云般自在遨游。
坤維:指西南地區,這里代指蜀地。
除:拜官授職。
廣陵:今江蘇揚州。
征東:指向東方任職。
輟:停止。
武侯:這里可能借指韋太尉在蜀地的重要職位。
幢:儀仗中的旗幟一類。
卓:直立。
謝朝:告別朝廷。
登省:到尚書省等中央機構任職。
舊寮:舊同僚。
元老:指韋太尉。
法云:佛教語,比喻佛法如云,能覆蓋一切。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韋太尉從蜀地調任揚州,詩人為其送行而作此詩。蜀地在當時是重要的地區,揚州也是繁華之地,韋太尉的調任可能與朝廷的人事安排和地方治理需求有關。詩人可能與韋太尉有一定的交情,且在朝廷任職,所以能感受到朝廷不同人對此次調任的不同態度。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韋太尉調任。其突出特點是畫面感強,情感表達豐富。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能反映當時的官場人事調動和文人之間的送別文化。
炎日相看去北燕,秋風忽到穆陵天。
藍輿曉度千峰月,松閣遙聽萬壑泉。
不用吹鐃驚鹿豕,試看衣袖滿云煙。
自憐行役生佳況,回首西南卻惘然。
去國烽煙異,
懷人涕泗滂。
九關啼虎豹,
三月裹糇糧。
日晚漁人語,
云回雁路長。
請泥吾豈敢,
晏坐恐垂堂。
故人憐我貧,走送不待買。
金刀既以刻,
娓娓金城中。
姮娥天上,恰晚妝添罷,更臨瑤闕。四十七年才又見,閏了中秋佳節。再瀉金波,重懸晶餅,分外鋪晴雪。廣寒宮殿,依然翠鎖齊掣。
可惜耿耿孤光,蕭蕭夜景,縱好成虛設。贏得冰輪圓兩度,多照一番華發。萬里鄉愁,五更寒信,幽恨憑誰說。停杯南望,山中叢桂應發。
龍井寒深碧水流,
辯才詩已在山丘。
蕭蕭石上風篁嶺,
曾遇蘇仙秦少游。
封皮釀蜜水晶寒,
入口香生露未乾。
本與荔枝同一味,
當時何不進長安。
堂開背郭舊論文,
壇坫誰人不讓君。
造物有靈供彩筆,
聲名何意借青云。
山中宦帶煙霞色,
南海歸尋鷗鷺群。
相過未須言興盡,
剡溪春雪正紛紛。
身任言責地,眼見公路埋。
胡寧包心顏,踐履天子階。
言出謫隨至,吏送南海涯。
一臣不足惜,喋篩狽與豺。
風雪掩空齋。僵臥云偎。先春香吐水邊梅。茶煮竹爐煨骨拙,清溢吟懷。
策蹇幾人來。山徑幽哉。荊扉半月不曾開。眼界一空心地寂,身在蓬萊。
青氈已辱溫存厚,
花被何當過愛多。
微吟鑿石潭邊枕,
細憶金沙洲上歌。
五月五日端午節,天童為汝開真訣。驅釋迦,逐彌勒。佛病祖病毛病頓清涼,魍魎邪神俱殄滅。相從唯喜本色人,非我同流誰與別。拄杖子,非列挈。公心一字更無說,千古萬古休饒舌。
江水由來一帶橫,
魏文何事畏疑城。
不應天意分南北,
自是無人敢請纓。
寄將琢玉風前句,剪送和香雪后枝。要識此花真面目,細看無色畫中詩。
釀蜜成花此似難,移根深恨老來看。豐肌弱骨須調護,可怕寒梢白露團。
慣見江邊雪樣梅,此根常恐自天來。懸知老去醉中眼,便是姚黃花懶開。
去歲尋春傍玉堤,今年遙在楚江西。
城隅攬轡花相引,漢口移舟柳欲迷。
逝水定從廬屋繞,嬌鶯一似省闈啼。
神京故里人俱遠,悵望晴霄月滿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