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鸞公自蜀歸
禁院對生臺,尋師到綠槐。
寺高猿看講,鐘動鳥知齋。
掃石月盈帚,濾泉花滿篩。
歸來逢圣節,吟步上堯階。
禁院對生臺,尋師到綠槐。
寺高猿看講,鐘動鳥知齋。
掃石月盈帚,濾泉花滿篩。
歸來逢圣節,吟步上堯階。
在宮廷庭院對著講經臺,為尋師來到綠槐之處。寺廟地勢高,猿猴觀看講經,鐘聲響起鳥兒便知齋飯時間。清掃石頭月光滿了掃帚,過濾泉水花瓣落滿篩子。歸來時正逢圣節,吟詩漫步走上朝堂臺階。
禁院:宮廷中的院子。生臺:講經臺。
綠槐:指代有槐樹的地方,可能是寺廟周邊環境。
齋:指寺廟的齋飯。
圣節:皇帝的誕辰等節日。
堯階:指代朝堂,堯是古代賢君,這里借指朝廷。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可能當時社會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佛教在社會有一定影響力。詩人可能與鸞公相識,鸞公從蜀地歸來,恰逢圣節,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鸞公歸來的欣喜。其突出特點是營造出清幽的寺廟意境,展現出詩人對修行生活的喜愛。在文學上體現了當時詩歌對宗教生活和宮廷文化的反映。
花徑。花徑。添個愁人孤影。夜深月冷風寒。何處高樓笛殘。殘笛。殘笛。吹破早梅悄息。
莫上玉樓看。花雨斑斑。四垂羅幕護朝寒。燕子不知人去也,飛認闌干。回首幾關山。后會應難。相逢祗有夢魂間。可奈夢隨春漏短,不到江南。
斯人著作,正終身坎壈,乃能如此。莫笑狂生難近也,世上真狂有幾。仰屋愁窮,長門賦值,豪贈當爐妓。天生才調,千金散盡來耳。想見昔日臨池,屈香宋艷,名下無余子。一此懷中投桂去,落落誰堪知己。憎命文章,依人劍鋏,不改心如水。于今論定,公卿輸與寒士。
郭外南湖一鏡開,吳宮煙草暗荒臺。道人不與興亡事,只記溪名是越來。過眼諸峰應接忙,新晴草樹繞湖香。不知參政移家后,若個重來問海棠。茶磨楞伽次第經,淡煙消處五湖明。一樽斜日湖亭上,閒看西山弄晚晴。
暑色望中收,遙空積翠浮。螢和微月上,煙趁晚星流。照水時低影,迎風欲暫留。竹林深處好,切莫近簾鉤。
飛出烏衣王謝家,翻空掠地一雙斜。雪銷冰泮芹泥滑,莫逐東風覓落花。
西風吹衣,北風吹面。郎既相迎,郎心未變。驅車終日,留儂喘息。徐語向郎,郎意毋亟。遺郎尺錦,是儂寸心。十日一線,五日一針。郎心不窮,報以溫語。既郎此情,勝多多許。明神在右,明月在天。神愿鑒止,與月長圓。
玉陛辭榮去,銀章解職歸。冰開尋竹堰,月出照蘿衣。岳牧名何忝,漁樵計未非。昆明天萬里,惟有白鷗飛。春風吹祖帳,送客上東門。行路應空橐,離情更一尊。歸逢洛下社,灌似漢陰園。從此螳螂側,懸車頌帝恩。
官身幾日閑,世事何時足。君貌不長紅,我鬢無重綠。榴花滿盞香,金縷多情曲。且盡眼中歡,莫嘆時光促。
向來多士首何方,此學巍然道有光。付與能言子程子,莫教章蔡更專場。
雪盡深林出異芬,枯松槁槲亂紛紛。此中恐是蘭花處,未許行人著意聞。
六詔遺民慨已非,河山風景尚依稀。匏笙蘆笛家家吹,白雪梅花處處飛。銀山一半夕陽開,江水年年綠似醅。最是清猿啼不斷,竹枝哀怨個中來。月下何人觱篥吹,齊聲高唱踏蠻兒。算從邊塞西風起,踏到落花三月時。父老猶傳《塞上曲》,子規啼裂滿山竹。含思宛轉《一封書》,寄向何人淚盈掬。麥壟青青稚子驕,含風裊裊柳枝條。柳條盤作青絲笠,麥管吹成碧玉簫。金江春暖浪淘沙,日日江頭數浪花。人比黃金淘易盡,沙隨浪去似年華。龍祠二月騫神叢,雪里山茶插鬢紅。共道山靈從不老,山靈舊是白頭翁。
花開樹綠雨霏霏,迎客鶯啼蝴蝶飛。未許春色先欲去,南風一夜不停吹。
吁嗟陳人七十馀,蓬頭跣足依敝廬。門無車馬多榛莽,本為窮愁日著書。憶昔十五二十時,結交海內豪俠兒。至今撫膺長嘆息,安得憑陵百萬雌。擊筑微吟不辭醉,朱樓紅粉恣歡愛。桃花零亂春復春,回盼佳人今安在。仗劍飄飖事遠游,濯纓直溯千丈流。狂來倚天天祇尺,日月西沉紫氣浮。自謂樊籠羈不住,三山五岳憑虛度。可憐釋蹻入承明,卻被儒冠反相誤。銜橛在前徒苦辛,韶光轉眼如飆塵。覽鏡須臾成丑老,思心綣結難具陳。君不見漢家豪右歌牢石,一代繁華易消歇。又不見金谷園中草色芳,樓臺寂寞風蕭索。何須握粟問窮通,但愿云眠萬慮空。自昔達人張仲蔚,階前寂寞長蒿蓬。莊生老去思鳶食,枕上誰能生八翼。甘心貧賤復何求,且向東籬呼五白。
茝若承春輦,杉蘿靜夏池。金鋪桂煙曉,繡帷蕙風吹。玉柙流蘇帳,珠鐙火齊枝。誰攀大堤柳,寂寞雨絲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