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
禮儀三百復三千,
酬酢天機理必然。
寒即加衣饑即食,
孰為末后孰為先。
禮儀三百復三千,
酬酢天機理必然。
寒即加衣饑即食,
孰為末后孰為先。
禮儀的規范繁多,有三百條甚至三千條,人與人之間的應酬往來遵循著天理是必然的。寒冷了就添加衣服,饑餓了就吃飯,哪里能分清誰是次要誰是首要呢。
禮儀三百復三千:形容禮儀規范數量眾多。
酬?。褐纲e主互相敬酒,泛指交際應酬。
孰:誰。
難以確切知曉具體創作背景,推測可能是作者在對禮儀規范有所感悟,看到人們在生活中遵循禮儀,聯想到衣食等基本生活行為,從而創作此詩,強調禮儀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這首詩主旨是強調禮儀的自然性和必要性,它如同衣食一樣融入生活。其特點是用簡單生活現象闡述深刻道理,在文學上以質樸的表達展現獨特的哲理思考。
后樓前閤互嚴更,年鬢侵人睡漸輕。病眼已甘書冊廢,愁腸猶取酒杯傾。風搖紙帳燈花碎,月照銅壺漏水清。吟盡舊詩猶展轉,百回移枕未天明。
聞道佳人八駿游,等閒一日抵三秋。春寒忽到簾深處,好夢偏驚漏盡頭。萍水逝,絮云留。舊家燕子奈新愁。清深一往知無益,未必天荒地老休。
笑疾故自佳,吾以全吾天。況識墓中人,飄飄喜談玄。浚儀有畫像,名亞卓魯賢。胡不傳循吏,而以權門愆。自非東海恩,難雪成都冤。大笑落水時,流風至今傳。
平田渺空曠,孤崗忽高峙。新松蔭其巔,白石繚其趾。初登若嶄絕,稍上乃如砥。嚴風蕩高寒,微月中霄起。亭亭日晷側,肅肅征鴻駛。南招天目云,北覽具區水。比來局羈絆,游遨喜茲始。同心良可重,歡言得佳士。非惟外累遺,沉憂亦成委。薄暮聊旋歸,馀興會留此。
三提鵲印掃烽塵,再入鹓班領薦紳。昭代風云扶正氣,累朝生養出名臣。焚魚暫托歸田賦,躍馬猶強報主身。為問古來賢將相,幾人端不愧麒麟。
水白魚蝦市,天青鸛鶴林。露華浥細草,秋氣靜遙岑。子夜吳門調,幽蘭楚客心。相思眇何許,日暮大江深。
十載清風苜蓿盤,時來今喜拜郎官。尊崇亦自民間起,得失饒經局外觀。酒盡江亭催去棹,秋生秦樹解征鞍。朱弦只為知音贈,攜到琴堂子細彈。
狀元神宅荒山里,草木蕭疏風雨凄。翁仲已然成賊物,銘旌應恐委塵泥。世宗有意栽梁棟,修撰唯求作阮嵇。一代英才嗟早逝,魂隨翠嶺杜鵑啼。
桃李宮城近,偏承雨露恩。至今耕種地,一半作花園。
廿載談經憶舊游,司空勛業此乘舟。人煙尚記河橋夜,漁火重經水國秋。地近徐方多故壘,渠分禹跡總安流。不堪閱代成今古,花樹西州涕未收。
蒿藜非類便須鋤,菜甲青青小雨初。更待明年春筍出,就林燒熟味如酥。
春水何長春日短,沙鴨交眠綠莎暖。晚過橋西不見人,野梅零落江梅斷。
釋褐來成武,攜家別故鄉。北堂微祿及,南畝舊田荒?;h菊飛秋蝶,庭莎叫夜螀。無人慰孤寂,窗月自凄涼。
宮階白日杏花落,深院朱簾燕子飛?;厥兹碎g春又老,將軍白馬幾時歸。
窈窕溪橋路,陰森楓樹林。岸隨青嶂轉,家在白云深。畫史分明意,山人去住心。勞形何日已?于此欲投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