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江夜泊酬雙公
夜泊桐廬縣,漁鐙繞驛青。
急流暄野碓,落木點疏星。
舟子眠時醉,鸕鶿過后腥。
釣臺何處是,休負草堂靈。
夜泊桐廬縣,漁鐙繞驛青。
急流暄野碓,落木點疏星。
舟子眠時醉,鸕鶿過后腥。
釣臺何處是,休負草堂靈。
夜晚把船停靠在桐廬縣,漁燈圍繞著驛站閃爍著青光。湍急的水流沖擊野碓發出喧鬧聲,飄落的樹葉如點點疏星。船夫睡著時帶著醉意,鸕鶿游過后留下腥味。嚴子陵釣臺在哪里呢,可不要辜負了草堂的神靈。
桐江:即富春江流經桐廬縣一帶的江水。
漁鐙:漁燈。
驛:驛站。
野碓:野外的水碓,利用水力舂米的器具。
舟子:船夫。
鸕鶿:水鳥,漁人常用來捕魚。
釣臺:指嚴子陵釣臺,在桐廬縣西富春山。
草堂:可能指嚴子陵隱居的地方。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推測詩人在夜泊桐江時,看到眼前的景色,聯想到嚴子陵的事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相對安定,詩人在旅途中領略自然之美并進行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桐江夜泊的所見所感,突出了景色的清幽和詩人內心的思考。其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獨特。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歷史的感悟。
紅蕖十里曉風涼,露滴儂家翠袖香。橋畔盈盈雙髻女,隔溪相喚渡橫塘。小立新涼掠鬢絲,畫樓吹罷玉參差。紅衣墮處無人見,月白風清子夜時。
境豈浮屠勝,東南秀此峰。澗流千丈瀑,崖長萬年松。少室留蒼鹿,番君現小龍。布鞋從此制,云嶠寄遐蹤。
逸士逃江海,息影臥丘園。育物蒔嘉植,冥心觀化原。百卉各爾媚,乃眷傾陽根。丹蘤耀朱夏,翠莖承露繁。衛足智以周,凌寒道彌存。眾美既有合,貞性固宜敦。撰德擬松柏,襲芳偕蘭蓀。永懷慎勿伐,玄契渺忘言。
樹擁云眠,潮飛雪到。似聞起語舟人早。啼烏催得酒醒時,霜華已打孤篷飽。客夜多寒,離天易老。千般未抵還家好。五更乘月度蠻山,鳥和夢影來爭道。
湖山頂上跨牛游,湖里舷撾夢鶴舟。閒倒青樽酬歲月,醉張白眼看王侯。有詩不作今人語,得伴還多古道流。瀟灑豐標勞北望,亂紅如雨暗汀洲。
西湖繞遍又東湖,永夜論文酒淺?。最愛霜林梅蘸水,擬撐小艇訪林逋。
野眺曠無際,潑空云萬重。無心閒點染,港口出漁翁。云沉波影暗,寺古鳥聲集。平疇三尺青,風披見蓑笠。
明知世路多艱險,且向幽燕作遠游。袂障西風塵莽莽,心懸南國夢悠悠。短鞭著力常愁折,長轂能鳴似有憂。何必停驂屢回首,青齊山色正迎眸。
大漢何因有蚌胎,無窮冰雹落懸厓。只愁駝背模糊錦,翻倒龍宮復此來。
老驥挺高骨,彌耳塵中馳。鄰女嫁不售,泣向流黃機。與子落窮山,坐無適時姿。濠梁莞一笑,游鱗噞風漪。
江左地。興亡舊恨誰記。腥風不攪洛山云,怒濤怎起。淚眶歷落泫新亭,碑趺猶臥江際。古今事,天莫倚。廢興元有時系。女墻月色自荒荒,盡平寸壘。舞臺歌榭草痕深,青溪彌望煙水。馬蹄雜遝錦繡市。認烏衣六朝,東巷西里。景物已非人世。但長干鐵塔,巋然相對。檐鈴嘈囋薰風里。
七縣咽喉控馬場,華容疆里復新鄉。溪山處處開清淑,膏澤都如二水長。
山崖凍欲裂,啼鳥正幽絕。筆花寒不飛,中含太古雪。
介壽堂開萬象春,翁森花草亦精神。六朝門第烏衣舊,一代儒宗馬帳新。杖國彌堅擔道力,扶輪不倦著書身。商山聘詔香山畫,德望何關志屈伸。槐陰郁郁樹恒春,世澤長懷左契神。三祝愿賡唐代盛,九如合奏雅歌新。堂躋北海尊前客,杖拄東坡畫里身。小草依庭分化雨,□誠敢竭意同伸。
應目未嘗離左右,扣宗差別風馬牛。遲速不停俱滯學,個里還須自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