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夏五月六日過訪鄧玄度如水居偕陳儀翔留酌用玄度韻賦謝
盈盈一水獨根尋,誰謂窮交有市心。卻掃已知□句癖,逃名何必入山深。客從東道知賢主,誰向西歸問好音。共說交情淡似水,相逢猶覺語移陰。
何來褦襶下車逢,不用金盤浸白龍。熱客叢中容冷眼,火云門外幻奇峰。敲燈半落窺檐月,報曉驚聞隔水鐘。見說蒼生問高枕,巖居休遣碧山重。
盈盈一水獨根尋,誰謂窮交有市心。卻掃已知□句癖,逃名何必入山深。客從東道知賢主,誰向西歸問好音。共說交情淡似水,相逢猶覺語移陰。
何來褦襶下車逢,不用金盤浸白龍。熱客叢中容冷眼,火云門外幻奇峰。敲燈半落窺檐月,報曉驚聞隔水鐘。見說蒼生問高枕,巖居休遣碧山重。
清澈河水邊獨自探尋,誰說貧困之交有市儈之心。閉門謝客已知愛詩成癖,避世何須非得隱入深山。客人從東方來已知賢德主人,誰向西歸能帶來好消息。都說友情淡薄如清水,相逢時仍覺話語留連至日影西移。為何會遇到不懂事的人下車相逢?不用金盤浸泡白龍。在趨炎附勢的人群中容得下冷眼,炎熱門外幻出奇異山峰。燈火將滅窺見檐邊明月,報曉時聽到隔水傳來的鐘聲。聽說百姓詢問高枕無憂之事,山居不要讓青山更顯沉重。
窮交:指貧困時結交的朋友。
卻掃:閉門謝客,指不與外界往來。
褦襶(nài dài):不曉事、不合時宜的人。
火云:夏季熾熱的云,喻指炎熱。
蒼生:指百姓。
巖居:指隱居山中。
此詩作于戊午年(具體年份需結合作者生平考證,通常為明或清)夏季五月六日,作者拜訪友人鄧玄度(號“如水居”),與陳儀翔一同飲酒,席間用鄧玄度的詩韻創(chuàng)作此詩以表謝意。詩中既記錄了文人雅集的閑適場景,也反映了作者對友情和處世態(tài)度的思考。
全詩圍繞“過訪”展開,通過描繪探訪友人的過程、席間對話及所見景致,贊美了友情的淡泊純真,同時暗含對世俗紛擾的疏離與對民生的關切。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是一首典型的文人酬唱之作。
湘東最是得春先。和氣暖如綿。清明過了,殘花巷陌,猶見秋千。 對景感時情緒亂,這密意、翠羽空傳。風前月下,花時永晝,灑淚何言。
舊燕初歸,梨花滿院,迤邐天氣融和。新晴巷陌,是處輕車駿馬,禊飲笙歌。舊賞人非,對佳時、一向樂少愁多。遠意沉沉,幽閨獨自顰蛾。 正消黯、無言自感,憑高遠意,空寄煙波。從來美事,因甚天教,兩處多磨。開懷強笑,向新來、寬卻衣羅。似恁他、人怪憔悴,甘心總為伊呵。
喜氣擁朱門,光動綺羅香陌。行到紫微花下,悟身非凡客。不須脂粉涴天真,嫌怕太紅白。留取黛眉淺處,畫章臺春色。
晚風收暑,小池塘荷凈。獨倚胡床酒初醒。起徘徊、時有香氣吹來,云藻亂,葉底游魚動影。 空擎承露蓋,不見冰容,惆悵明妝曉鸞鏡。后夜月涼時,月淡花低,幽夢覺、欲憑誰省。且應記、臨流憑闌干,便遙想,江南紅酣千頃。
玉尊涼。玉人涼。若聽離歌須斷腸。休教成鬢霜。畫橋西,畫橋東。有淚分明清漲同。如何留醉翁。
相逢一笑,又成相避,南雁歸時霜透。明朝人在短亭西,看舞袖、雙雙行酒。歌聲此處,秋聲何處,幾度亂愁搔首。如何不寄一行書,有萬緒、千端別後。
我似萬山千里外,悠然一片歸云。宮銜猶自帶云云。誰知前進士,已是故將軍。 閑坐閑行閑飲酒,閑拈閑字閑文。諸公留我笑紛紛。一枝簪寶髻,六幅舞羅裙。
掃徑花零,閉門春晚。恨長無奈東風短。起來消息探荼コ,雪條玉蕊都開遍。 晚月魂清,夕陽香遠。故山別后誰拘管。多情於此更情多,一枝嗅罷還重捻。
十分雪意卻成霜。暮云黃。月微茫。只有梅花,依舊吐幽芳。還喜無邊春信漏,疏影下,覓浮香。才清端是紫薇郎。別鹓行。憶宮墻。夜半胡為,人與月交相。君合召歸吾老矣,月隨去,照西廂。
客夢一回醒,三度碧梧秋。仰看今夕天上,河漢又西流。早晚涼風過雁,驚落空階一葉,急雨鬧清溝。歸計休令暮,宵露浥征裘。 古來今,生老病,許多愁。那堪更說、無限功業(yè)鏡中羞。只有青山高致,對此還論世事,舉白與君浮。送我一杯酒,誰起舞涼州。
人在醉鄉(xiāng)居住。記得舊曾來去。疏雨聽芭蕉。夢魂遙。 惆悵柳煙何處。目送落霞江浦。明夜月當樓。照人愁。
小院回廊春寂寂,晚來獨自閑行。畫簾東畔碧云生。也知無雨,空滴枕邊聲。 一簇小桃開又落,低頭拾取紅英。東風相送忘相迎。梨花寒食,到得錦宮城。
游人杜陵北,送客漢川東。 無論去與住,俱是一飄蓬。 秋鬢含霜白,衰顏倚酒紅。 別有相思處,啼鳥雜夜風。
胡謫亦由廣帥,李不不出郴陽。 相慨冰清在紙,至今遺墨猶香。
江上青山山外江,遠帆片片點歸艭。 橫空老鶴南飛去,帶得鐘聲到海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