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警八首 其二
天地生人果有初,
眼前無欠亦無馀。
六經本是吾家籍,
大學原非孔氏書。
莫把陳編求影響,
須從感應契鳶魚。
此鞭不著應難到,
珍重良朋念日居。
天地生人果有初,
眼前無欠亦無馀。
六經本是吾家籍,
大學原非孔氏書。
莫把陳編求影響,
須從感應契鳶魚。
此鞭不著應難到,
珍重良朋念日居。
天地孕育人類確實有初始根源,眼前的一切既無欠缺也無多余。六經本就是我們的家傳典籍,《大學》原本并非孔子親著之書。不要從舊書中尋求表面的影響,應當從感應中契合自然的鳶魚之理。這鞭策若不施加便難以到達目標,要珍惜好友并常念時光的流逝。
六經:指《詩》《書》《禮》《易》《樂》《春秋》六部儒家經典。
陳編:指陳舊的書籍、典籍。
鳶魚:典出《中庸》“鳶飛戾天,魚躍于淵”,代指自然萬物的運行規律。
日居:居,語氣詞;日居即歲月、時光。
感應:指心與外物的互動、體悟。
此詩為南宋理學家真德秀《自警八首》其二。真德秀是程朱理學的重要傳承者,其詩多闡發理學思想。創作背景或為作者在講學、自省過程中,針對時人拘泥經典章句、忽視實踐體悟的風氣,以詩自警并勸誡友人,強調“感應”與“實踐”的重要性。
全詩圍繞“經典與實踐”的關系展開,批判拘泥舊書的治學態度,主張從自然感應中領悟真理,體現了宋代理學“格物致知”的核心思想。語言質樸而哲理深刻,是理學家自我反思與學術主張的典型詩作。
簾卷西風蝶夢孤,瘦秋人已化曼殊。
難求梁革回生藥,祇剩崔徽臥病圖。
蠹帙縱橫簽罷整,象床零落簟空鋪。
髯翁手制朝云偈,一字分明一淚珠。
結夢疏云泛渚蘋。霜林秋色艷于春。
山中種樹書堪讀,世上繁華跡總陳。
驚歲晚,負閒身。石芝鶴語舊知津。
紅桑海畔花爭發,一掬微波見綠塵。
名園載酒共夷猶,水木凄清宿雨收。正對白蓮堪結社,俄驚碧樹已迎秋。亭虛玉笛纏風急,夜靜銀河倒檻流。遙想海潮乘月滿,江南蘅杜動離憂。
坐久涼生白夾衣,葉翻烏鵲自飛飛。休誇雨霽蟾偏皎,又恐秋高馬正肥。幾處傳烽催曉角,誰家罷杵上殘機。年年芳草看搖落,惆賬王孫未易歸。
曲入清商調轉高,醉鄉今已屬吾曹。閑披爽氣窺飛鏡,懶向西風問大刀。談笑幸逢三語據,遨游真愧五陵豪。當筵共是悲秋客,豈獨潘安嘆二毛。
兩目瞠瞠視碧霄,
生吞佛祖氣雄豪。
石潭誰得知深淺,
盡日金風鼓怒濤。
沿村蘿卜白于霜,油芥花多匝地黃。開遍夭桃與秾李,春山如笑亦如妝。
紅塍十里盡平坡,綠樹青山野趣多。行過村南與村北,好風處處送秧歌。
啁啾村學草堂前,咕嗶聲中一叟眠。赤腳蒙童三五個,案頭猶倚牧牛鞭。
驚人婦女笑言嘩,紫面紅唇半黑牙。最是村莊異妝點,鬅鬙亂插一頭花。
如虹日腳下平川,無數樵歌后復前。我亦筍輿回去緩,輿夫齊唱「鷓鴣天」。
廿里芳原去路賒,環村老木郁槎枒。牧童歸晚不吹笛,跨著閒牛數暮鴉。
公詩妙巧過般輸,蚓竅何堪和大儒。
豈敢分庭掣鯨海,頗思越邑會鵝湖。
薰蕕年老迷香臭,酒脯涎垂向市沽。
病起帶圍渾減盡,免教人誚腹如壺。
芳草。芳草。生向江南太蚤。
連天一片春愁。不管王孫淚流。
流淚。流淚。點點桃花又墜。
沖濤逐浪不禁寒,
何止舟行百丈灘。
柂櫓一聲江已轉,
瓜州岸上報平安。
喜得西窗連夜雨,新涼滌盡煩襟。可消三毒一沈吟。薰香施戒忍,彈指去來今。
最是今生難自贖,寶珠淪海深深。光風霽月企遙岑。怎將青兕意,乞取紫陽針。
隔凡冰澗不可越,
眾真微步壺中月。
徙倚含風玉佩聲,
何須聽作蕤賓鐵。
壓氣培前奔萬石,陰云莽莽黑霧塞。
水號風怒激沙飛,仿佛旌旗雷電掣。
我父軍聲墮此間,星日無光天欲折。
我母頸罹刃痕七,身投層崖腦迸裂。
我妹三齡棄路死,百口家人一無得。
前山溪下血猶腥,將士同時皆義烈。
煙飆玉碎三十秋,天地迄今為慘惻。
腸斷紆回忍追憶,千載空坑堪并說。
嗚呼千載空坑堪并說!
古藤高百尺,曠世憶初栽。
著土皆奇干,斯人本逸才。
龍蛇居粉壁,風雨養蒼苔。
仿佛臨江宅,誅茅動客哀。
蓋棺成永訣,容貌尚如花。
襟袖腰仍細,裙釵鬢未華。
可憐金屈戍,長恨玉鉤斜。
云雨巫山夢,魂歸楚岫賒。
夜分飲散酒家壚,
歸路迢迢月滿湖。
小豎竊言翁未醉,
入門猶記露菖蒲。
短褐風前夜飯牛,
滿天明月更何求。
青山芳草眠黃犢,
特向滄江飲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