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瑗公先生廿載淺土,門人盛珍示卜地葬之,以其夫人祔焉,詩以志美
凡年松槚缺經營
負土荒原賴友生
曾賦《國殤》哀翟義
竟無傭保付王成
月明大鳥來華表
劍合雙龍卷素旌
二陸冤魂應共語
云車風馬笑相迎
凡年松槚缺經營
負土荒原賴友生
曾賦《國殤》哀翟義
竟無傭保付王成
月明大鳥來華表
劍合雙龍卷素旌
二陸冤魂應共語
云車風馬笑相迎
多年來先生墓地的松樹槚樹無人修整,全靠友人在荒原背土筑墳。曾有人寫下《國殤》般的詩篇哀悼先生(如翟義般的忠烈),卻始終沒有雇工或可靠之人料理后事。明月下神鳥飛臨墓地的華表,夫婦合葬如雙劍歸位,素色旌旗隨風翻卷。先生與夫人的冤魂應能共同訴說,駕著云車風馬含笑相迎。
松槚(jiǎ):松樹與槚樹,常植于墓地,代指墳墓。
負土:背土筑墳,古代葬禮中子女或友人以手負土修墓的禮儀。
《國殤》:屈原所作祭悼陣亡將士的詩篇,此處借指哀悼忠烈的詩文。
翟義:西漢末年起兵反對王莽的大臣,兵敗被殺,此處喻指夏瑗公有忠烈之氣。
華表:古代陵墓前的石柱,作為標識或裝飾。
劍合雙龍:典出《晉書·張華傳》,兩劍終得會合,喻夫婦合葬。
二陸:西晉文學家陸機、陸云兄弟,此處借指夏瑗公夫婦。
夏瑗公先生去世二十余年未得正式安葬,其門人盛珍選定墓地將先生與夫人合葬,作者為此作詩記錄這一善舉,表彰盛珍的重義之行。
此詩圍繞夏瑗公夫婦終得合葬之事展開,通過追述過往喪葬未備的遺憾、描繪當下安葬的莊重場景及想象魂靈相聚的溫馨,既凸顯盛珍的義舉,也傳遞對亡者安息的慰藉,是一首兼具紀實與抒情的悼亡詩。
錦茵閑襯丁香枕,銀釭燼落猶慵寢。颙坐遍紅爐,誰知情緒孤。少年狂蕩慣,花曲長牽絆。去便不歸來,空教駿馬回。
天涯萬里同為客,先自悲秋更送君。歸路明朝好蕭索,一聲雁斷幾重云。客中未醉難為別,別后無書但寄詩。俗物眼前誰可意,思君無奈鬢成絲。四海弟兄能有幾,平生臭味許誰同。遙知夜雨連床際,應說南中有客窮。云麓先生坐山癖,腳頭尚欠到羅浮。藏山欲作千載計,試問書成可寄不。君家伯仲盡英妙,筆勢夭矯人中龍。池中我亦自云雨,四方上下長相從。
只道厓門險,烏江復過之。鳥飛猶畏墜,馬度每驚危。慷慨玉尊志,艱難杜老詩。備嘗此中味,平地好深思。
奉詔遠行邊,雙旌拂錦韉。陣依魚麗法,謀用豹韜篇。草滿蜚狐塞,沙填飲馬泉。功成何所愿,遺像畫凌煙。
雖將四大等微塵,石火光中幻住身。本草無靈休問藥,皮囊如蛻曷尋真。故交淚泫陳芻地,瘴海墳霾冠玉人。從此衡門無履跡,鶯聲啼老柳衙春。
急雨無朝暮,篙師不敢行。人為長夏會,天與片時晴。洲渚煙中市,云山畫里城。幾年離別緒,都向酒杯傾。曲港乘潮入,輕舟與岸平。村童驚客語,江鶴避棋聲。柳浪家家似,荷珠葉葉并。所思期不至,八詠且同賡。
夜暗晝明,天平地平。三日一雨,五日一晴。達磨大師不安本分,被人打落當門板齒,廬山歸宗和尚無端拭壞一雙眼睛。
回頭戀翠峰,云與煙相襲。
兵火頻年巳可憐,今來江滸有漁船。窮猿遠度藤蘿月,小犢深耕桑柘煙。喜聽虞廷初振旅,猶聞范老舊籌邊。幾回虎帳論心處,坐我春風玉樹前。
膏沐誰為容,明鏡闇不治。
來游猶記少年曾,依舊山灣抱水澄。寰鏡樓頭收爽氣,詩人合住第三層。飛吟擊缽斗尖叉,黃鶴高飛日影斜。收拾新詩如筍束,陸離光怪眼生花。淮、楚當年數十營,共爭前敵答升平。月眉山色清如畫,烽火銷沉月自明。當筵一曲奏琵琶,兒女無愁笑語嘩。有客自知亡國恨,厭聞人唱「后庭花」!傳聞蘭蕙舊題詩,何事干卿水皺池?且莫涉江歌「采采」,蓮房結子已多時!似讀劉褒真畫本,旋寒旋熱困胡床。杜詩愈瘧原虛語,夢里模糊念子章。再聯雅會集怡樓,賓主翩翩互唱酬。老去陶潛歸栗里,菊花靜對一瓶秋。
弭棹小陽頭,小有藏春嶼。隔竹十數家,風日美清渚。山木苦未多,空林一鳥語。即事豈知幽,浣紗此溪女。
極目斜陽,重來燕子渾無信。清明節近,入夜東風緊。開盡梨花,庭院愔愔靜。量愁較恨。端正春來病。
百戰將軍死,中原將士哀。山河猶汗馬,霄漢已云臺。敢料安危勢,須還節制才。南征聞日遠,消息幾時來。
先日二毛生,秋來無復驚。南風隨楚俗,北斗望都城。塢栗霜開罅,池蓮雨折莖。停樽問天意,何適付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