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陳省三舍人望曾歸臺灣 其二
滄海橫流百事非,
腥風吹水上人衣。
魚龍變幻天何極,
獨棹扁舟看落暉。
滄海橫流百事非,
腥風吹水上人衣。
魚龍變幻天何極,
獨棹扁舟看落暉。
大海橫流,世間百事皆已非舊;腥氣海風掠過水面,打濕行人衣襟。魚龍在海中變幻,天空廣闊無邊;獨自劃著扁舟,靜看夕陽余暉。
滄海橫流:海水四處奔流,比喻時局動蕩不安。
百事非:一切事情都不如人意,偏離正軌。
腥風:此處指海上咸濕帶腥味的風,亦暗喻動蕩局勢帶來的壓抑氛圍。
魚龍變幻:水中魚龍的變化,比喻世事無常、變幻莫測。
棹(zhào):劃船的工具,此處作動詞,指劃動。
落暉:夕陽的余暉。
此詩為送別友人陳省三歸臺灣所作,約創作于清末臺海局勢動蕩時期。詩人目睹世事變遷、時局不穩(‘滄海橫流’‘百事非’),借送友之機,以海上之景抒懷,暗含對時代亂局的感慨與對友人行程的關切。
全詩以‘滄海橫流’起筆,勾勒動蕩背景;繼以‘腥風’‘魚龍’渲染壓抑氛圍;末句‘獨棹扁舟看落暉’筆鋒一轉,于蒼涼中見從容。既反映清末社會亂象,又展現詩人超然心境,語言凝練,意境深遠。
胸中襞積千般事,到得相逢一語無。送客漸稀城漸遠,歸途應減兩三程。金馬玉堂慚我輩,青衫白發念君遲。強學瞿曇金作面,只應恁怪老禪親。千尺龍鱗蟠檜頂,一番蜩甲長蔬苗。剩對風花吟柳絮,更將冰水瀹芎苗。萬室歡呼忘凍餒,一犁酥潤到根苗。寄語高人來問法,莫辭門外立齊腰。前村酒美無錢換,怪底金龜不系腰。寒窗莫怪吟聲苦,舉室長懸似細腰。歸裝見說渾無物,添得新詩數百篇。
年少亨衢早致身,松崖高弟有斯人。使藩不辱君王詔,營墓誰憐孝子貧。舊賜緋袍深雨露,重依丹陛近星辰。故園聽說松楸在,可有鄉心入夢頻。
烏啼鵲噪晚庭空,并舍相呼入酒中。逐影故慚夸父日,披襟聊快楚王風。牛衣泣臥悲游子,鳩杖歡迎愧老翁。笑我獨醒成底事,一邱之貉古今同。
微醺醒中夜,獨寤當逆旅。心清聽思聰,聲動臆可舉。輕噫疑林飆,斜侵覺窗雨。琤琮僧塔鈴,幽軋鄰家杼。柝擊暄邏兒,剪擲鏗縫女。隆隆暝行車,橐橐宿舂杵。鼾睡人已酣,嬌啼兒欲乳。悲酸或孤嫠,咳咯將病嫗。布裂僮褫衾,釜泣奴竊煮。梁泥落棲燕,橐果嚙饑鼠。拂樹烏驚移,含芻馬噴咀。火煎蘭檠膏,槽涓玉缸醑。腹拐雷殷春,耳眩蟬吟暑。宮壺沉此時,巫鼓來何許。趨朝傳鳴騶,話舊接偶語。百蟲薨然飛,靈雞振其羽。眾音等天籟,真韻謝律呂。賦愧擬歐陽,聊以詩自敘。
窗搖細浪魚吹日,手弄黃花蝶透衣。不覺春風吹酒醒,空教明月照人歸。一一窗扉面水開,更于何處覓蓬萊。天香滿袖人知否,曾到旃檀小殿來。
皂雕高掣陣云平,獵騎骎骎出漢營。霜剪蓬蒿狐穴淺,風生沙磧馬蹄輕。燒荒已見無遺燼,叢薄誰云有伏兵。極目蕭條空萬里,更催飛將取龍城。
黃鼬雄于鼠,蕭騷散尾毛。窺檐林雀噪,出穴屋雞號。攘攘緣高樹,踆踆伏淺蒿。惟馀管成子,猶得利霜毫。
今日好相見,雨中殊寂寥。幽懷催染翰,高興憶乘潮。徑濕殘紅上,階沖片綠銷。此時君不過,何以謝清宵。
游女江皋上,纖裳霧雨垂。那能惜羅襪,緩步踏春泥。
桂湖六月景清嘉,初換積霖荷始花。接葉田田隱樓閣,流波活活養魚蝦。賞碑訪墓身如夢,憂世傷生酒繼茶。半日偷閑為小聚,又成蓬轉逐生涯。
柳暗花明禁禦春,寶圖頒瑞示廷臣。云霞燁煜天光近,河漢昭回御墨新。秦甸已看來異兔,周郊又見出祥麟。太平嘉應多如雨,獻頌何人筆有神。
上有奇謀能弭謗,民無寸鐵利行師。清流白馬湛波去,永夜青燐警夢時。獨持微火洞虞淵,直筆猶遲右史言。此日九衢紛以目,只應公議在維園。
金甲重矛兩內臣,階前對立氣英英。巡更場內知誰問,聽得傳呼宰相名。
江湖來往狎風湍,荷擔驅驢步步難。疲于津梁方一嘆,有人還當要津看。
紫霄巖畔重游日,澗水松風五月寒。潭影靜觀云漠漠,藤陰危坐石團團。樵人解識衣冠舊,羽士能留洞府寬。自笑塵緣今未滿,幾時同跨月中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