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好 同治甲子元日,戲題多兒圖⑴
柳綿綿。
水涓涓。
嬉戲群兒小河灣。
舞雩天。
誰家特染丹青筆。
多男子。
吉兆欣逢甲子年。
樂無邊。
柳綿綿。
水涓涓。
嬉戲群兒小河灣。
舞雩天。
誰家特染丹青筆。
多男子。
吉兆欣逢甲子年。
樂無邊。
柳枝柔軟綿長,溪水緩緩流淌。一群孩童在小河灣里嬉戲玩耍,正是春光明媚的好天氣。不知是誰用丹青妙筆特意描繪,畫中多個男孩。欣喜在甲子年遇到這樣的吉兆,歡樂無邊。
同治甲子元日:同治為清穆宗年號,甲子年指1864年(同治三年),元日即正月初一。
綿綿:形容柳枝柔軟細長的樣子。
涓涓:細水緩流的樣子。
舞雩天:指溫暖和暢的春日,典出《論語·先進》中“浴乎沂,風乎舞雩”的春日郊游場景。
丹青筆:繪畫用的筆,代指繪畫藝術。
多男子:舊指生育多個兒子,傳統觀念中視為家庭興盛的吉兆。
甲子年:干支紀年中第一個年份,每六十年一輪回,常被視為新的開始。
此詞創作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初一,作者觀“多兒圖”即興題作。時處太平天國運動尾聲,社會漸趨安定,民間重人丁興旺之傳統。作者借描繪圖中群兒嬉戲場景,結合甲子元日的吉時,表達對家庭興盛、生活和美的祈愿。
全詞以輕快筆調描繪“多兒圖”中的春日嬉戲場景,通過柳、水、群兒等意象展現節日歡樂,結合甲子元日的吉兆,傳遞對人丁興旺的欣喜。語言通俗自然,富有生活情趣,體現傳統民俗中對家庭興盛的美好向往。
樓臺萬樹蒼,一水禍前唐。
秦冢無胡亥,鴻門惜項王。
亡幽因舉火,捉蔣似牽羊。
誰可方扁鵲,使人壽且康。
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沉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
富貴歌樓舞榭,凄涼廢?;呐_。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
東風芳草正芊芊,匝砌鋪茵亦可憐。
疊翠不當車馬徑,生香偏近綺羅筵。
蒙茸雅稱游人坐,蔥茜猶宜醉客眠。
想見明公行樂處,只疑身在碧云邊。
人日晴明谷日陰,
天時人事苦相尋。
停車兀作荒城月,
一夜寒飆思莫禁。
忍死難爭沒世名,
從前始悔領專城。
乾坤到此消清氣,
文字多應變徵聲。
杜甫自憐穿短褐,
終軍莫再請長纓!
思焚筆硯歸山去,
遁跡漁樵過此生。
幾度登山不到頂,此回到頂畏登山。
九州細碎煙塵里,萬里虛無指點間。
云在極低那可踏,天雖至近竟難攀。
急須攜手下山去,縱對仙人無好顏。
得意平生黑白緣,尺枰游遍大周天。
燕飛雙角云初動,龍斗重霄火正燃。
才占腹,又侵邊,更無欲壑不思填。
紛爭未是人間福,一劫曾經誤十年。
亂眼繁枝照夢痕,尋芳西出憶都門。
金犢舊游迷紫陌,玉龍哀曲怨黃昏。
花光坐惱鄉關思,燭燼能溫兒女魂。
絕代吳姝愁更好,天涯心賞幾人存。
一抹粉云生碧棟。拂檻風柔,想見簾波動。
嫞理殘妝鬟翠重。不成春睡和衣擁。
羅勝合歡釵亸鳳。商略眉圖,猶記菱花共。
遲日茜窗殘月弄。流光消得年時夢。
雞鳴海色動,日出林霏開。
紅霞晃金碧,赤帝騎龍來。
新晴宜理棹,?佛游仙臺。
榜歌聲流喝,絲管清且諧。
且須醉一斗,以緩腸九口。
一方有眼皆觀日,
尺露無情謾瘴天。
風伯到來還掃卻,
青天白日轉依然。
白云深處路難通,
擬問蹤由已涉功。
掛角羚羊無影跡,
從容還落正偏中。
黃河之水自天傾,一口高懸四座驚。
何處相逢談興少,片時不見旅愁生。
人譏后補無完褲,我恐先生是歲星。
舉碗自謙茶博士,樂原游上馬蹄輕。
謀生夙所短,衣食人之馀。
道逢懷德者,筑室揖余居。
黃塵爰息哉,酣讀古人書。
書中何所樂,樂言人事虛。
靡榮亦靡悴,靡戚亦靡疏。
禦物時囂然,觀理旋晏如。
乃知徙義亟,過也疇能無。
勖哉二三子,朝夕與余俱。
頭陀學古道,毋為俗法驅。
清泉熟白米,此外更何須。
滾滾龍爭虎斗,匆匆兔走烏飛。
席間花影坐閑移。百歲光陰有幾。
說古談今話本,圖王定霸兵機。
要知成敗是和非。都在漁樵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