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越石聞雞處
衰柳平沙古渡村,
傳聞此地舞劉琨。
鞭惟祖逖能先著,
客有盧諶感舊恩。
江左衣冠空北顧,
古來天地此中原。
雞聲依舊清霜曉,
招得并州萬里魂。
衰柳平沙古渡村,
傳聞此地舞劉琨。
鞭惟祖逖能先著,
客有盧諶感舊恩。
江左衣冠空北顧,
古來天地此中原。
雞聲依舊清霜曉,
招得并州萬里魂。
衰敗的柳樹、平坦的沙地,構成古老的渡口村莊,傳說這里曾是劉琨聞雞起舞的地方。只有祖逖能像他一樣揮鞭先行,門客盧諶仍感懷舊日恩情。江左的衣冠士族空自北望中原,自古以來天地間最緊要的便是這中原大地。清霜籠罩的清晨,雞聲依舊清晰,仿佛招回了劉琨遠在并州的英魂。
劉越石:劉琨(271-318),字越石,西晉名將、詩人,與祖逖并稱為「聞雞起舞」的勵志典范。
舞劉琨:指劉琨與祖逖共被同寢,中夜聞雞起舞的典故(《晉書·祖逖傳》)。
祖逖:東晉名將,與劉琨友善,曾率部北伐,收復黃河以南地區。
盧諶(chén):東晉文學家,曾為劉琨僚屬,劉琨遇害后作《重贈劉琨》詩表追思。
江左衣冠:指東晉定都建康(今南京)后,南渡的中原士族。
并州:古州名,治今山西太原一帶,劉琨曾任并州刺史,長期堅守北方抗敵。
此詩應為后人憑吊劉琨「聞雞起舞」故址所作。劉琨作為西晉末抗胡名將,雖勵志北伐卻終因勢孤遇害,東晉偏安后,其事跡成為追思中原、感慨國勢的典型。詩中通過故地遺跡,寄寓對英雄的追慕與對時局的嘆惋。
全詩以「聞雞處」為線索,串聯劉琨、祖逖、盧諶等歷史人物,借古渡衰柳、清霜雞聲等意象,既追懷英雄壯懷,又感慨中原未復,是一首典型的詠史懷古詩,情感深沉,用典自然。
細雨瀟瀟欲曉天,半床花影伴書眠。 朦朧正作思鄉夢,隔院棋聲落枕邊。
融和又報。乍瑞靄霽色,皇州春早。翠幰競飛,玉勒爭馳都門道。鰲山彩結蓬萊島。向晚色、雙龍銜照。絳綃樓上,彤芝蓋底,仰瞻天表。 縹緲。風傳帝樂,慶三殿共賞,群仙同到。迤邐御香,飄滿人間聞嬉笑。須臾一點星球小。漸隱隱、鳴鞘聲杳。游人月下歸來,洞天未曉。
秀樾橫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靜年芳。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 山黛遠,月波長,暮云秋影蘸瀟湘。醉魂應逐凌波夢,分付西風此夜涼。
何思何慮只寂然,由來心靜類修禪。 一去無多路□□,直啟玄關叩洞天。
郡館臨清賞,開扃坐白云。訟虛棠戶曙,觀靜竹檐曛。 懸榻迎賓下,趨庭學禮聞。風傳琴上意,遙向日華紛。
獨上高樓思渺茫,危樓古牌自蒼蒼。 牛山抱合北來遠,漢水縈回南去長。 功勞一時盟帶礪,市朝千古說興亡。 惟余古廟留遺像,社鼓年年報歲穰。
黃蕊封金,素英縷玉,此花端為君開。五云深處,昨夜見三臺。天相勛門慶胄,嫖姚後,重產英材。蟬宮客,胸中萬卷,荷橐久徘徊……。
靜中看。記昔日淮山隱隱,宛若虎踞龍盤。下樊襄、指揮湘漢,鞭云騎、圍繞江干。勢不成三,時當混一,過唐之數不為難。陳橋驛、孤兒寡婦,久假當還。掛征帆、龍舟催發,紫宸初卷朝班。禁庭空、土花暈碧,輦路悄、呵喝聲乾。縱余得西湖風景,花柳亦凋殘。去國三千,游仙一夢,依然天淡夕陽間。昨宵也、一輪明月,還照臨安。
初讀古書,切莫惜書;惜書之甚,必至高閣。便須動圈點為是,看壞一本,不妨更買一本。蓋惜書是有力之家藏書者所為,吾貧人未遑效此也。譬如茶杯飯碗,明知是舊窯,當珍惜;然貧家止有此器,將忍渴忍饑作珍藏計乎?兒當知之。
老僧頭白焦山頂,不管興亡。 安穩禪床。臥對江南古戰場。 客來久坐渾無語,飯熟茶香。 歸路茫茫。水打空船月照廊。
摻袂向江頭,朝宗勢未休。何人乘桂楫,之子過揚州。 颯颯翹沙雁,漂漂逐浪鷗。欲知離別恨,半是淚和流。
酥胸露出白皚皚。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巍峨萬丈與天高。物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
遠來猶自憶梁陳。江南無好物,聊贈一枝春。
用心勤苦是新詩。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