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藕心榆莢不知秋,初把銅山一一搜。
共出紅爐添火熱,散行塵世學泉流。
金邊界得天應裂,寶字排成鬼亦愁。
莫訝遠方金鑄面,貴人偏肯破顏求。
藕心榆莢不知秋,初把銅山一一搜。
共出紅爐添火熱,散行塵世學泉流。
金邊界得天應裂,寶字排成鬼亦愁。
莫訝遠方金鑄面,貴人偏肯破顏求。
藕心榆莢還未感知秋意,就開始將銅山一一挖掘開采。共同從紅爐中出爐增添火熱,散布人間如同泉水流淌。金邊的界限排列得連上天都要裂開,寶字的排列連鬼也會發愁。不要驚訝遠方用金鑄錢面,貴人偏偏肯露笑容求取。
藕心:蓮的中心部分,此處或指細小事物;榆莢:榆樹的果實,形似錢,稱榆錢,借指普通物象。
銅山:產銅的山,代指鑄錢的原料來源,漢代有“銅山崩而洛鐘應”之說,此處指開采銅礦鑄錢。
紅爐:鑄造銅錢的熔爐,古代鑄錢需經熔煉、澆鑄等工序。
泉流:比喻錢幣在世間流通如泉水,取“泉”與“錢”音近,古有“錢如泉流”的說法。
金邊界:錢幣邊緣的金飾或整齊的輪廓;寶字:錢幣上的文字(如“通寶”等),代指錢文。
金鑄面:用金鑄造的錢面,或指裝飾華美的錢幣;破顏:露出笑容,此處指貴人因錢而改變態度。
此詩或創作于古代貨幣經濟活躍時期(如唐宋)。當時銅錢廣泛流通,社會對金錢的追逐漸盛,詩人通過觀察錢幣的鑄造、流通及世人對其態度的變化,以“錢”為題,反映現實中金錢對社會關系的影響。
全詩以“錢”為核心,從原料開采到鑄造流通,再到世人追捧,層層鋪陳,揭示金錢在世俗中的支配力。語言通俗而手法精妙,通過細節刻畫與夸張描寫,隱含對功利社會的批判,是一首兼具現實性與文學性的詠物詩。
吳興天圣寺,長老有余工。種藥寒云外,分泉杳靄中。看心孤月滿,照影萬緣空。我是陶元亮,常來訪遠公。
古干橫斜意自奇,半開半蕊亦相宜。寒時悔不前村覓,知是溪橋第幾枝。
十五女兒由冶笑,顧影好從秋水照。匣內菱花非不肖,老銅那比奴年少。
買山偏愛卜山南,水竹瀠洄石上龕。共許詩聲追太白,可教禪味想瞿曇。月高鳴鶴過玄圃,秋老游龍返舊潭。愿逐飛仙向瓊島,玉簫吹破海天嵐。
爾死作歸人,我生何聊賴。恍惚成狂癡,魂夢思交會。與子合婚來,別離常在外。相見曾幾何,一旦成茫昧。兩載共行役,豈無饑渴害。詩書相與娛,為道忘顛沛。彤管我能操,雅琴卿亦解。自古黔婁妻,偕老多年歲。如何卿樂貧,獨不保少艾。
適從伐枯桑,莫悟刃已缺。蠶工向欲迫,田事不可徹。丁丁背谷聲,役役持柯熱。積薪高于山,焉用先后別。
秋風昨夜來,聲滿梧桐樹。故人渺天末,此夕誰與度。
駐足避車塵,雷聲身畔急。同途不同心,奔走吾安及。
華年來寶地,中歲扣香關。聽鳥惟常集,棲云不待還。松宵風灑榻,湖曉氣彌山。況有林間侶,霞鑣喜共攀。
豈有持梁剌齒肥,宰官如現丈人機。但令夜抱九仙骨,肯羨朝披一品衣。面目西來真亦幻,云山南去是耶非。鹓鸞腐鼠都休問,來歲于今歸未歸。
消渴歸來倦長卿,東風吹鬢遠逢迎。低眉意緒愁難掩,落魄風標瘦可驚。寧藉福緣酬密愛,已甘歡分折才名。忍言妾面羞郎面,敢笑前人不及情。
脈脈情何似,微微一兩蟬。夏云高嶺沒,秋氣草堂先。鶴怨初殘夢,雞鳴欲曙天。年來多肺病,徹夜不成眠。
年年重九。鎮是銷凝久。青玉案,黃滕酒。風催霜訊緊,雁笑人歸后。滄海夜,一身猶寄蛟龍藪。離別干戈候。涕淚同禁受。吟未了,心先剖。忍持飄泊夢,輕付模棱手。珍重也,天涯相念忘機友。
碧玉叢中錦繡堆,濃酣春日自低回。絕憐國色華中主,幾費詩人洛下杯。清勝麝囊香乍拆,艷勻宮彩巧初裁。何時去作長安客,玩賞相隨一笑回。
江漢滔滔制節繁,榴花五月映歸軒。身邊鳳字供親壽,階下驄鞍荷主恩。杖屨舊稱君子德,詩書今并母儀論。東南若到稱觴日,定有蔥煙上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