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宗寺呈天然和尚
四十年前恨不同,高山忽仰客途中。
面當真處才云識,心待歸時更叩空。
墨碣字彯池水凈,雪房爐射殿燈紅。
欣從兩世師承地,況自曇摩海岸東。
四十年前恨不同,高山忽仰客途中。
面當真處才云識,心待歸時更叩空。
墨碣字彯池水凈,雪房爐射殿燈紅。
欣從兩世師承地,況自曇摩海岸東。
四十年前就遺憾不能與您相識,在旅途之中忽然瞻仰到您這座高山般的大德。當真正面對面時才說得上認識,內心期待歸依時更要叩問空明之境。墨色的碑碣字跡飄逸,旁邊池水潔凈,雪夜的僧房里爐火映照,殿內燈光火紅。欣喜能來到這兩代師承之地,何況我本就來自像達摩祖師東渡之地的海邊。
歸宗寺:寺廟名。
天然和尚:一位高僧。
恨:遺憾。
忽仰:忽然瞻仰。
當真:真正面對。
叩空:叩問空明之境,有參禪之意。
墨碣:墨色的碑碣。
彯(piāo):同“飄”,飄逸。
雪房:被雪覆蓋的僧房。
曇摩:即達摩祖師。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在旅途中拜訪歸宗寺,見到天然和尚,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可能當時社會佛教文化較為盛行,詩人有一定的宗教信仰和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天然和尚的敬仰和歸依之情。其特點是意境營造出色,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反映了當時文人與佛教文化的交流。
說河不救癡兒渴,砥柱乃障頹波流。庾公樓中三昧手,何時歸侍殿西頭。霜馀江北山如畫,歲晚家鄉稻作京。萬里公方黃鵠舉,扁舟我自白鷗盟。今朝放纜好天色,過午忽作打頭風。卻望江州才十里,我船且系蘆花中。廬山突兀上霄漢,使君豪氣與相酬。廬山雖好不足戀,歸矣當為蒼生謀。連城鼠璞不足唾,千金敝帚誰能酬。只今機會不容發,愿借前箸君當謀。谷簾釀酒極清美,風味大似主人翁。我有一尊正傾寫,卻思煙雨庾樓中。何人列屋閉嬋娟,憶對清歌重慨然。一笑相憐窮相眼,謾撩詩思入愁邊。經行有恨是陰雨,不見香爐生紫煙。安得草堂容一榻,聽松聽水日高眠。
君子重時命,有塞必有通。古來才智人,豈必畎畝終。晚成見大器,特達會奮庸。曾生格有司,迢遙理歸篷。璞玉寧久閟,志士寧久窮。林居有馀暇,往懋切磋功。
黃生落落無他嗜,獨把詩書作生計。有似蕓窗老蠹魚,不知幾食神仙字。名家已自推清白,天與蒼松作標格。雖然體弱不勝衣,一寸心涵萬山碧。曾隨計吏謁天子,風卑未展垂云翅。醉從河伯吸西江,歸裝剩得一囊水。自笑期期不能言,懶持手版向公門。聞道玉溪風物好,柳邊遙汎木蘭船。玉溪流水桃花繞,溪上茅堂占林杪。夜犬時驚喚渡人,醉漁日伴忘機鳥。黃生時到倚釣磯,鶴骨照耀青玻璃。酒酣長嘯明月上,萬丈寒濤繞筆飛。丈夫本合翔天路,時違暫作五湖主。我寄閒心與白云,隨君直入煙波去。
移船穿竹外,傍藻看魚游。雨足川源滿,天青物色浮。波揚千頃雪,山露一痕秋。淫潦休傷稼,三農淚欲流。
一瓶一缽非難辦,住得山時更莫來。千年糞掃堆頭物,優缽羅花特地開。
擊筑行歌,鞍馬賦詩,年少豪舉。從渠里社浮沈,枉笑人間兒女。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樓,江山信美非吾土。天地一飛鴻,渺翩翩何許。羈旅。山中父老相逢,應念此行良苦。幾許虛名,誤卻東家雞黍。漫漫長路,蕭蕭兩鬢黃塵,騎驢漫與行人語。詩句欲成時,滿西山風雨。
龍潭幽勝地,杰木倚霄漢。樓閣郁嵯峨,金碧互璀粲。維時夏初臨,風清日方晏。喜與文翰儔,嬉游恣吟玩。折芳藉瑤席,洗盞俯寒澗。泉鳴琴韻佳,鳥囀歌喉慢。登臨且盡歡,懷古謾興嘆。記取重游期,長空度歸雁。
躡屩邯鄲路未迷,頻捐萬戶去棲棲。知人未得逢無忌,急士終難救魏齊。窮有春秋猶可見,愁因公子不須啼。艱難空使侯嬴惜,白首無歸肯向西。
龍旌拂紆景,鳳蓋起流云。轉蕙方因委,層華正氛氳。煙竟山郊遠,霧罷江天分。調石飛延露,裁金起承云。
豈厭流蘇艷,還將繭素裁。連床堪染翰,捲幔欲妝梅。匹練分云出,羅紋帶月開。個中人似玉,曾否夢陽臺。
日邊佳氣郁蔥浮,萬里勉策蹣跚腳。筮仕恰當從政年,步趨敢踵古人躅。聽命蒼蒼不過求,素位休休聊自樂。開篷四望云渺茫,長嘯一聲心愈廓。
鼉鼓長宣英氣,篆云日抱禪房。未果遲君數日,十年辜負丁香。
莊敏傳家,文安嫡胄,文惠諸孫。兩大相輝,晉秦匹國,韓姞盈門。天風吹下雙軒。恰趁得、酴醾牡丹。錦繡光中,殿春不老,閱歲長存。
勝日萱庭小,西風橘柚長。天憐扇枕彩衣郎。乞與淡云纖月、十分涼。瀲滟三危霧,氤氳百濯香。年來椿樹更蒼蒼。不用藍橋辛苦、搗玄霜。
黃葉滿村巷,幽人成隱居。水田禾刈后,家甕酒香初。地僻鳥群逸,天寒山翠疏。衡門笑語罷,新月映前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