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彥常試院即事 其二
天寒簾幕氣蕭騷,終日披文不厭勞。
但有誠心禆藻鑒,敢矜明目察秋毫。
玙璠啟襲光難掩,雕鶚凌虛勢自高。
號奏身閒無一事,唱酬尤喜得詩豪。
天寒簾幕氣蕭騷,終日披文不厭勞。
但有誠心禆藻鑒,敢矜明目察秋毫。
玙璠啟襲光難掩,雕鶚凌虛勢自高。
號奏身閒無一事,唱酬尤喜得詩豪。
天氣寒冷,簾幕在寒風中發出蕭瑟的聲響,我整日批閱文章也不覺得勞累。只要有真誠之心有助于選拔人才,怎敢自夸能明察秋毫。美玉從匣子中取出,光芒難以掩蓋;雕鶚在高空翱翔,氣勢自然高昂。考試結束后我身閑無事,尤其高興能與詩壇豪杰相互唱和。
蕭騷:形容風聲或雨聲,這里指簾幕被寒風吹動的聲音。
披文:翻閱文章。
禆(bì):有益,有助于。藻鑒:指品評鑒別(人才)。
矜:自夸。察秋毫: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玙璠(yú fán):美玉。啟襲:打開匣子。
雕鶚(è):雕和鶚,都是兇猛的鳥類,比喻有才能的人。凌虛:升上天空。
號奏:指考試結束。
唱酬:以詩詞互相酬答。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擔任考官期間。在古代科舉考試時,考官需要認真批閱眾多考生的文章來選拔人才。當時的社會重視科舉取士,詩人在試院認真履職,在完成考試相關工作后,與詩友交流,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認真選拔人才的態度和對人才的期許,以及與詩友交流的愉悅。其特點是將嚴肅的試院工作與對人才的贊美、與友人的互動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科舉考試和文人交流的場景。
棠歌久系召南思,袞職新傳仲甫司。鳴佩應知清響集,諫書莫以圣朝推。繪圖持節真何日,補牘牽裾此一時。嶺外遙將無別緒,山居翹首看封辭。
之子如天馬,終歸十二閑。相期作名士,不厭坐窮山。師席摳趨際,親庭定省間。鶴仙門戶冷,今喜一珠還。男兒初嗜學,如日曉行天。意氣無馀子,詩書有夙緣。果能知此道,深欲候吾船。夢寐心常在,孤燈可不傳。
山水嬋娟掃黛屏,清暉迢遞到柴扃。云歸獨樹天邊小,雪罷孤峰鳥外青。寒蘚帶花侵卷幔,野泉流葉近閒庭。浮生只解人間事,未得從師種茯苓。
早課曉窗懸燭痕,何須雞唱定晨昏。疏星漸落如先哲,笑我仍為寄旅人。
驚心芳草上河橋,雨后推窗見柳條。廚下從來煙火少,不知寒食是今朝。
破雨游山也莫嫌,卻緣山色雨中添。人家屋里生松樹,穿出茅檐卻覆檐。
推枕起新晴,披衣向小明。坐忘新病減,夢少夙心清。軋軋開鄰戶,鼕鼕殺縣更。跛奴呼具盥,旋起繞花行。
猛虎本居深山,我可不入,彼來亦難。誰令爾,今來市中游。盡日攫人食,撐腸拄腹無歇休。我欲擊之,刃不在手,欲往告泰山之君,陸無車水無舟。猛虎聞言向我怒,我命在天匪虎懼。嗟嗟虎尚有時,鴟鸮遺音寧爾知。
兵形窮勝負,史法貫興衰。落落雖殊眾,恂恂不迕時。位卑名自重,才大命須奇。世俗那能識,傷嗟止為詩。漆燈無復曙,柏徑不知春。南紀光華減,中朝俊秀貧。凄清千古韻,寂寞一丘塵。異日昭亭下,方多瀝酒人。
粉膩脂殘飽世情,況兼疲病損心兵。十年一覺文壇夢,贏得洋場惡少名。
云薄天澄霽,風清晝益涼。素商將奮振,繁卉畏凋傷。夢入漁樵社,身慚鹓鷺行。歸裝知有日,南國稻粱香。
莫道江南夢里遙,白楊明日便蕭蕭。門人盡愛傷春句,不擬招魂與大招。
柴門舊日經游駐,留得風煙在故居。為問盤中陳處士,溪山清興近何如。
數日陰雨復寒凝,沙邊草閣非倦登。梅花蕭條竹枝瘦,大似不禁風雪凌。枇杷花開繞舍香,竹枝披拂映滄浪。舊雨故人不相遇,亦可寄書來草堂。空山寥寥獨抱琴,時過谷口之云林。自從幽人采芝去,不見鹿鳴雙澗陰。夕陽在山云在松,松間石上憶相逢。西林問訊屢有約,且可會面得從容。
江上春波煙霧昏,江南游子怨銷魂。五侯池館歌鐘沸,爭信麻衣憶故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