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六十九首 其八十二
碌碌復碌碌,良馬白日足。
咬定牙關,掀翻地軸。
神不敢呵,鬼不敢哭。
世尊入地獄,調達出地獄。
碌碌復碌碌,良馬白日足。
咬定牙關,掀翻地軸。
神不敢呵,鬼不敢哭。
世尊入地獄,調達出地獄。
忙忙碌碌啊又忙忙碌碌,就像良馬在白日里盡情馳騁。咬緊牙關堅持,仿佛要把地軸都掀翻。連神都不敢呵斥,鬼都不敢啼哭。佛祖進入地獄度化眾生,調達卻從地獄出來(調達是佛的堂弟,曾多次害佛)。
碌碌:忙碌的樣子。
良馬白日足:良馬在白天盡情奔跑,比喻積極進取。
咬定牙關:表示堅定意志。
掀翻地軸:形容力量巨大,有突破常規之意。
呵:呵斥。
世尊:對佛祖釋迦牟尼的尊稱。
調達:即提婆達多,釋迦牟尼的堂弟,曾多次想謀害釋迦牟尼。
此詩為偈頌,偈頌常用于佛教中表達教義、感悟等。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內容推測,應是作者在修行過程中對佛法教義有所感悟而作,體現了佛教中積極進取、不畏艱難以及對善惡因果的思考。
這首偈頌主旨在于宣揚堅定的修行意志和對佛法的深刻理解。其特點是語言直白卻富有力量,通過鮮明的意象和對比表達宗教哲理。在佛教文學中,這類偈頌有助于信徒領悟佛法,具有一定的宗教教育意義。
下馬銅街日已斜,北風衣袂滿塵沙。秋光卻在閒門巷,深鎖忘憂一樹花。
一上高城思渺冥,情懷如夢復如醒。長河濁浪從來急,嵩岳高峰分外青。樵徑遠縈芳草岸,漁舟閑傍夕陽汀。登臨感慨斜陽外,望盡長亭復短亭。
隱幾意不愜,把杯聊自醺。野人誰命駕,倦鳥獨堪群。日暮柴門雨,秋寒水面云。瞽歌與巫覡,鄰舍漫紛紛。
畫船女兒打吳歌,縹緲風煙莎接么。卻與槳聲相應節,到來只是喚哥哥。
一見愚關便不疑,受恩深處少人知。何妨得座披衣后,正好觀山玩水時。法社頹綱憑振起,祖庭虛席莫歸遲。自憐后進身先老,欲侍巾瓶未可期。
層巒半被淡云遮,老樹閑枝向舍斜。泉瀑潺聲聽不斷,將春吟到野人家。
溪橋小雪晴,水村霜月冷。暗香林薄間,得偶璀璨影。殷勤南夫子,移植在人境。芝蘭馥氤氳,珠壁照光炯。小屋茅草蓋,幻此蕭灑景。看花爇松明,醒醉漱苔井。文章聊嬉戲,辭氣頗馳騁。州縣不著腳,時人笑清鯁。我官西州掾,簿領不知省。頻遭官長罵,勢屈石在頂。門庭可張羅,陋巷車轍靜。山歌聽嘲哳,舞伎或瘤癭。引睡閱文史,朝日無從永。夢到五柳莊,身居六盤嶺。朅來南山下,旅思凄以耿。金罍照衰朽,玩味得俄頃。傍人怪迂疏,佳處當自領。
吳都隋苑盡蒿蓬,莫向蕪城吊故宮。二十四橋沽酒夜,一聲水調月明中。
江頭煙樹色如故,記得向來舟出時。更讀西行舊詩集,集中多是沌中詩。
江水日夜流,春來兩涯滿。君家釣磯邊,直鉤自昏旦。爭席者何人,忘機不知譴。登高望中原,周道元坦坦。啟蓍得明占,山水互成蹇。八音正諧和,還愛磬立辨。商歌盡離騷,反和誰子善。虞陛垂衣裳,孔庭進瑚璉。青云乃君宜,野處無乃舛。知音滿乾坤,有力競推挽。傷哉附勢繁,尚矣言利罕。衡門閉青春,矻矻事脩纂。回思白巖詩,同心利金斷。我懷如白巖,聞詩色堪赧。我昨造君廬,食飲方衎衎。階除鳥雀鳴,鹿也游町疃。天籟時一聲,泠風動群窾。昔聞臥龍翁,長嘯比樂管。尚論三代下,斯人實冠冕。客從隆中來,遺我書一卷。與君共展之,疾讀不可緩。春氣日以深,江漢日以遠。贈處古有規,勿憚吾侃侃。笑指東山巔,松枝正堪晚。
南陸清和始,北堂燕喜初。會成青鳥信,恩重紫鸞書。五馬何妨遠,三鳣自不虛。盈階多寶樹,雨露更何如。
攀藤緣絕壑,野鹿場邊去。鳥銜山果來,落在鹿眠處。
水上觀心即是禪,此心如鏡察天淵。一塵不著風波靜,俯水何慚鏡里天。
曾錄新詩數百章,簡編從此有輝光。當年俱是江邊客,今日早為天上郎。竹葉一樽魚似玉,梅花三弄月如霜。邊城樂事還隨分,莫教終朝有底忙。分明喜色滿眉間,誰怕霜毛作老顏。況有杯盤留客醉,不教風雨為人慳。子真最愛橫塘水,居士新遷巾子山。唯有詩壇小工部,吾君未可放教閑。
宮允清華日,依然大布衣。敖知方朔是,狂覺子陵非。太液多泉水,瀛臺有釣磯。此中依隱好,肯即故山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