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寺
山寺取涼當夏夜,共僧蹲坐石階前。
兩三條電欲為雨,通宵聽論蓮華義,不藉松窗一覺眠。
山寺取涼當夏夜,共僧蹲坐石階前。
兩三條電欲為雨,通宵聽論蓮華義,不藉松窗一覺眠。
夏夜時到山寺中乘涼,和僧人一起蹲坐在石階前。看到兩三條閃電,好像即將下雨。一整晚都在聽僧人講解《法華經》義理,連松窗下的一覺安眠都不需要了。
取涼:乘涼。
蓮華義:指《法華經》的義理,“蓮華”即“蓮花”,《法華經》全稱《妙法蓮華經》。
藉:憑借、依靠。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某個夏夜到山寺游玩時,被僧人講解的佛法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佛教文化較為盛行,人們對佛法的探討和研習較為普遍。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詩人在山寺夏夜聽法的經歷和心境。其特點是生動描繪生活場景,以日常小事體現對佛法的感悟。在文學史上雖不屬經典名作,但反映了當時文人與佛教文化的交融。
沙清幽蟹露,
樹蔚野禽留。
唐相經營地,靈祠灌木圍。
笏囊人共羨,羽扇恨偏違。
望祭神雅集,焚香海燕飛。
千秋金鑒錄,風度想依稀。
江帆暮,江帆暮。
六月水西頭。
竹子牽來黃蛤履,荷花泛去白螺舟。
送汝返羅浮。
天抹斜陽,雁橫秋水,暝色如許。萬里蒼煙,十年喬木,故國渺何處。
蓬萊清淺,魚龍都盡,苦被何人相誤。舊山川、城郭猶在,化鶴幾時歸去。
流光暗度,芳華未泯,病里又逢秋暮。紅葉蕭蕭,青山隱隱,認得瀟湘路。
天涯羈客,幾度含愁無語。嘆禾黍、凄涼遍野,有誰作賦。
輕如隱起膩如飴,除卻鮫工解制稀。
欲寫恐成河伯詔,試裁疑是水仙衣。
毫端白獺脂猶濕,指下冰蠶子欲飛。
若用莫將閑處去,好題春思贈江妃。
冠軍披羽獨先登,
壯勇還能不自矜。
帝莫沉吟憂擊郾,
天教名將佐中興。
靈巒如黛草萋萋,未雨先云漾碧溪。似我舊游曾到處,廿年塵土夢中迷。
青蔥相對鬢毛斑,高士幽招日往還。安得置身圖畫里,直投茆屋住溪山。
翠微東去路橫斜,草淺林深處士家。歲月不知人不老,閒隨流水認桃花。
崖懸古寺白云隈,松聽龍吟水聽雷。漫道山深人不到,虎蹤才掃客還來。
寒翠堆檐樹可因,高齋一到一番新。
林收灝氣雪加肅,菊斷晚香梅導春。
識客奴廝皆舊雨,歸田面目有微塵。
奇書互換猶能讀,他日名山待故人。
慷慨賈生能抗疏,蕭條宓令獨鳴弦。瑯玕貯腹應無數,留取重來侍帝前。
煙水吳門暫駐橈,到宮惟有兩程遙。但教得祿為親養,不用逢人嘆折腰。
綠語。紅舞。花夢午。篆煙微。
青珀枕。鴛錦。繡蘭幃。
薄媚臉霞飛。依依。
開簾蝴蝶稀。獵香歸。
幾年聞此好名圍,平地黔巫翠掃天。
蕭岸半摧林影暗,亂螢閒自點湖煙。
中興次輔巧玲瓏,尚帶承平艮岳風。
一朵慶云飛不去,游人眼冷夕陽中。
侍輦來西苑,清和景物新。
蛙鳴青草岸,燕舞綠楊津。
破的星騰彩,彎弓月滿輪。
羽林親校藝,應有虎羆臣。
十五已前取不得,
十五已后舍不得。
正當十五日,
筑著磕著七花八裂,
明眼衲僧只得一橛。
如無似有,恁厭厭漠漠。幾日牽愁暗珠箔。
當時留、寶瑟脆斷朱絲,輕拂取,隨拂隨生難卻。
尚思同宴賞,窄袖弓鞋,疊在空箱更誰著。
有醉盡生前,人到千秋,總也是、北邙寂寞。
但制得、新歌付鶯喉,向簌簌春寒,畫梁飛落。
江南望,芳草遍天涯。陌上晴泥香十里,家家爭繡踏青鞋。相約過秦淮。君莫笑,笠屐且安排。昨夜小樓猶聽雨,鳴鳩破曉亂春懷。早計未全乖。
江南望,春色逐人來。平道垂楊煙漠漠,濃陰如水浸樓臺。飛絮落深杯。明日事,昏朗費疑猜。花外晚霞才半縷,愁云乍展又成堆。隔岸況春雷。
江南望,山色最愁人。寂寞孝陵空碧草,杜鵑花發可憐春。相對見嶙峋。閑涕淚,登眺一沾巾。依舊螺鬟三百疊,不知妝式忤時新。眉黛隔花顰。
江南望,風皺水成紋。流盡落紅春不管,清溪長板剩斜曛。何處吊靈芬。修禊事,三月曲江濆。嗚咽蘭亭真本絕,更誰喚起右將軍。俯仰感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