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哀痛不下詔,
登封誰上書。
哀痛不下詔,
登封誰上書。
國家有哀痛之事卻不頒布詔書,要去封禪泰山又有誰來上書呢。
哀痛:指國家有令人哀傷悲痛之事,如重大災荒、戰亂等。
下詔:帝王頒發詔書。
登封:古代帝王到泰山封禪,表明帝王受命于天,功業顯赫。
上書:給帝王進呈奏章
由于僅存此詩句,難以確切知曉創作背景。推測當時國家可能面臨著某些困難或危機,但統治者卻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應對,反而可能有進行封禪等勞民傷財活動的打算,詩人對此感到不滿而創作。
此句主旨在于批判朝廷不顧國家實際情況、不關心民生的行為。其特點是言辭犀利,一針見血。雖僅兩句,卻能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矛盾和詩人的政治態度。
夢斷康衢立極謠,心如泥絮看萍飄。一清盍與金溪水,同味誰爭鹽海潮。
縉也東西南北人,年年初度喜逢春。卻憐父母生吾日,便有乾坤著此身。梅萼折來香滿袖,蓼莪誦罷思沾巾。多情兩炬緋羅燭,映席生花報喜頻。
一棹西風,蘋鄉秋老,冷紅猶積。昏鴉去翼,尚帶霜前離色。卷南湖、千疊凍云,峭帆影瘦殘岫碧。漸寒汀水落,荒村人語,最傷孤客。征篷又暝,便送盡歸潮,已非江國。漁天斷葦,似我年年蹤跡。問煙波、舊時釣徒,雁程倦柳應未識。奈吹寒、戍角聲聲,夜壑招楚魄。
汀蒲岸柳翠相交,方丈亭如太古巢。垂釣月光浮水面,開窗山色在林梢。飲逢野老容參席,鄰許漁翁少結茅。夢寐十年今一訪,山靈無乃訝旗旓。
聞子筑堂依翠岑,幽耽長是寄登臨。一塵不動夜方寂,萬卉無言春自深。隱幾看云生晚興,寫書滴露見鄉心。故園亦在章江上,載酒何時許共尋。
誰知造化心,取醉且長吟。家嘆相如壁,囊空季子金。
亂山倒影碧沉沉,十里龍湫萬丈深。一自沉牛答云雨,飛流不斷到如今。
盛夏久不雨,滿天下愁苦。安得一片云,救取人間否。久旱偶成雨,方喜慰愁苦。雖能斂塵土,不能救禾黍。
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合虛空而無欠無馀,混萬象而成團成塊。不出不在,不失不壞。我不與物爭,物不為我礙。路逢達道人,不將語默對。三千界里放光明,雙六盤中休喝彩。
堯考聞憂日,公身病瘁時。哀情知痛極,疾勢轉增危。梁壞將安放,天胡不慭遺。此為天下慟,未敢哭其私。
胸蟠補袞五色絲,筆驅波濤三峽詞。上追班馬真輩行,下視燕許如兒嬉。拙工廢繩那足道,巧匠縮手今當施。前途著鞭政須急,玉堂獨步非公誰。
遜位虞賓劇可哀,銅駝未便沒蒿萊。一言藉瞑先生目,陵寢孤忠作替來。
剛柔鳳位,惟皇配之。言肅其禮,念暢在茲。飾牲舉獸,載歌且舞。既設伊腯,致精靈府。物色惟典,齋沐加恭。宗族咸暨,罔不率從。
南州聲望故依然,幾處還逢下榻眠。秋晚為期春始到,客中相憶夢常牽。詩人自昔多憂事,才子論功重策邊。不獨好辭驚絕藝,試從萬選看青錢。
買臣富貴徒為爾,王質神仙亦已休。紅日半竿村下路,青山幾處擔頭謳。閑為空谷生音響,靜與詩翁助唱酬。記得林間初睡起,一聲凄寂萬山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