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縣令范傳真化洽亭
前有淺山,屹然如屏。
后有卑嶺,繚然如城。
跨池左右,足以建亭。
斯亭何名,化洽而成。
前有淺山,屹然如屏。
后有卑嶺,繚然如城。
跨池左右,足以建亭。
斯亭何名,化洽而成。
前面有座淺山,高聳挺立如同屏風。后面有座低矮的山嶺,曲折環繞好似城墻。橫跨池塘的左右兩側,足夠用來建造亭子。這座亭子叫什么名字呢?是因為‘化洽’而得名。
屹然:高聳挺立的樣子。
卑嶺:低矮的山嶺。
繚然:曲折環繞的樣子。
化洽:指政治教化普施,百姓融洽。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可能是當時社會政治相對穩定,縣令范傳真在當地推行了良好的政策,使得百姓融洽,作者為其建造的亭子命名并題詩,以贊揚其政績。
這首詩主旨在于介紹化洽亭的建造環境及命名原因,突出了‘化洽’這一理念。它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亭子周邊景象,體現了當時地方治理的良好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
妙德清涼地,春風駐歲華。茵陳三獻酒,玉色絢晨霞。
青天為幕望邊開,未許軒轅駕鶴來。坐久溪山出圖畫,夜深星斗掛樓臺。剛風不動擎天力,末俗須煩砥柱才。王粲登臨應有賦,人間萬事等浮埃。
去歲巴山害犬豕,今冬殛魚粟末水。兆祥小民焉得知,惛然奔突衢巷里。具瞻翎花皆肅寂,八日始聞一令敕。令敕出爾又反爾,更有同僚仍掩耳。圣明不言何敢言,圣明不止何敢止。果教圣明竟如此,天不廢圣芻狗死。
魂迥難招屈左徒,傷心忍顧藐諸孤。龍精帶雨長鳴劍,鮫淚臨風盡落珠。八口喪歸扶廣柳,一官甑破見萊蕪。不知寂寞高堂下,尚有青蠅吊客無。
筆間幻出馬中龍,放牧平沙細草中。亦有昆崙玄圃意,蕭騷駿尾欲生風。世間凡馬那知數,便覺從今一洗空。不遣奚奴嚴玉勒,恐因風雨渺龍宮。
樹捧山煙補缺云,風揉花雨作香塵。綠楊盡道無情著,何苦垂條拂路人。
武夷舊是清虛府,玄化升真仙所駐。不知何事憶紅塵,游戲人間毋乃固。考亭夫子宋尼父,欲為經書作疏注。尋幽選勝入山來,賞心煙雨平林渡。絳帳初施黌宇開,一片榛蕪紹鄒魯。老而彌篤為無{肙},驚走神仙不知數。丹爐零落藥房閑,鸞鳳移家鶴回步。時有幽花墮講筵,更不亡羊入歧路。朅來五代一千年,世變紛紜失經度。諸侯驕蹇客縱橫,博士支離士紈褲。久無霖雨潤蒼生,豈有恒心究墳素。夷狄交侵王室微,道德淪夷儒術誤。晚對亭前夕照殷,寒棲館里蕓簽蠹。精舍全成羊豕欄,齋寮半種桑麻樹。粉醒碧瓦舊祠堂,清霜紫電新兵庫。金人搖手戒三緘,銅獸當關慳一顧。仙蹤縹緲既難追,賢跡凌遲亦成故。玉笙鐵笛兩無依,冥冥鴻飛我何慕。
水光山色晃簾櫳,玉殿高居阿母宮。青鳥未歸空夜月,碧桃初綻又春風。泠瀼不救相如渴,狡儈猶思曼倩工。便欲尋仙還自笑,茂陵衰草夕陽中。
少年偶此請長纓,命落南州一羽輕。萬里上林無雁到,三更函谷有雞鳴。金戈影里丹心苦,銅鼓聲中白發生。已幸歸來身復在,夢回猶覺瘴魂驚。寶劍金符笑此身,灞陵今是舊將軍。榻前未上征遼疏,囊底空留諭蜀文。七十親闈雙鬢雪,八千客路一鞭云。何時歸棹煙江上,閒對沙鷗洗瘴氛。
云膚似膜千山暝,雨腳如麻四面飛。游子何曾動歸興,杜鵑故故喚人歸。
清靜忘機樂未休,水風何處弄浮漚。典刑今在山頭月,曾照疏松枕畔秋。
客星遙犯洛陽宮,帝座云臺路已通。君自一毛求駿馬,我將雙眼送歸鴻。青萍交映千秋色,玉樹長含萬里風。不是弟兄江海上,誰堪綵筆與爭雄。
混沌七竅鑿,可恨倏與忽。人生寒暑間,萬古長出沒。
如登岱岳逼蒼天,后顧前瞻兩渺然。似此虛空誰護我,八十馀年入涅槃。
東山亭亭青插空,西山娟好金芙蓉。兩山并秀何所似,孟光白首陪梁鴻。兒孫學禮仍學詩,群峰羅立玉參差。雙尊臘蟻更拜慶,醉過梅稍月滿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