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六十九首 其一一○
伶俐衲僧,討甚巴鼻。
著腳處寸草不生,著眼時佛祖掃地。
且道以何為據,不愛南山愛鱉鼻。
伶俐衲僧,討甚巴鼻。
著腳處寸草不生,著眼時佛祖掃地。
且道以何為據,不愛南山愛鱉鼻。
聰明伶俐的僧人,何必去探尋那些玄虛的依據。立足之處寸草不生,表明不被世俗沾染;著眼之時將佛祖掃地,是說不執著于傳統佛理。且問以什么作為依據呢?不愛南山而愛鱉鼻。
伶俐衲僧:聰明的僧人。衲僧,僧人自稱或稱呼其他僧人。
討甚巴鼻:探尋什么依據。巴鼻,依據、根據。
寸草不生:比喻不被世俗、雜念等沾染。
佛祖掃地:意為不執著于傳統對佛祖的認知和觀念。
鱉鼻:可能是一個具體的地名或具有特殊象征意義的地方。
此詩作者為宋代的釋智朋。宋代禪宗發展興盛,禪僧們常以偈頌表達禪理和修行感悟。這首偈頌可能是作者在日常修行或與僧眾交流中,為了打破眾人對傳統修行方式和佛理的執著,鼓勵探索獨特修行道路而創作。
這首偈頌主旨是倡導打破常規、不拘傳統的修行方式。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直白、禪理深刻。在文學史上,它是宋代禪宗文學的一部分,反映了當時禪宗思想的活躍和發展,對研究禪宗文化和宋代文學有一定價值。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邊高冢臥麒麟。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
醉酒揚雄宅,升堂子賤琴。
不堪垂老鬢,還對欲分襟。
天地西江遠,星辰北斗深。
烏臺俯麟閣,長夏白頭吟。
死去憑誰報,歸來始自憐。
猶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
影靜千官里,心蘇七校前。
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興年。
眾壑生寒早,長林卷霧齊。
青蟲懸就日,朱果落封泥。
薄俗防人面,全身學馬蹄。
吟詩坐回首,隨意葛巾低。
床上書連屋,階前樹拂云。
將軍不好武,稚子總能文。
醒酒微風入,聽詩靜夜分。
??衣掛蘿薜,涼月白紛紛。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晚起家何事,無營地轉幽。
竹光團野色,舍影漾江流。
失學從兒嬾,長貧任婦愁。
百年渾得醉,一月不梳頭。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
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皇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游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宋玉歸州宅,云通白帝城。
吾人淹老病,旅食豈才名。
峽口風常急,江流氣不平。
只應與兒子,飄轉任浮生。
籬弱門何向,沙虛岸只摧。
日斜魚更食,客散鳥還來。
寒水光難定,秋山響易哀。
天涯稍曛黑,倚杖更裴回。
幽意忽不愜,歸期無奈何。
出門流水注,回首白云多。
自笑燈前舞,誰憐醉后歌。
祗應與朋好,風雨亦來過。
城暗更籌急,樓高雨雪微。
稍通綃幕霽,遠帶玉繩稀。
門鵲晨光起,墻烏宿處飛。
寒江流甚細,有意待人歸。
國有乾坤大,王今叔父尊。剖符來蜀道,歸蓋取荊門。
峽險通舟過,江長注海奔。主人留上客,避暑得名園。
前后緘書報,分明饌玉恩。天云浮絕壁,風竹在華軒。
已覺良宵永,何看駭浪翻。入期朱邸雪,朝傍紫微垣。
枚乘文章老,河間禮樂存。悲秋宋玉宅,失路武陵源。
淹薄俱崖口,東西異石根。夷音迷咫尺,鬼物傍黃昏。
犬馬誠為戀,狐貍不足論。從容草奏罷,宿昔奉清罇。
衰顏甘屏跡,幽事供高臥。
鳥下竹根行,龜開萍葉過。
年荒酒價乏,日并園蔬課。
猶酌甘泉歌,歌長擊樽破。
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
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衰時且未還。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