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申之以詩為別蘇明父郭逢叔各有和章謹復用韻二首
露章瀝血上彤墀,螻蟻雖微愿弗違。韞跡正慚高士傳,離群卻恐小人歸。身同玄豹霧中隱,目送孤鴻天際飛。丹灶素書今好在,臨風憶子話精微。
見遠亭邊送落暉,菁山挽我作睽違。連年走俗為貧仕,一日投閑恐富歸。谷水為官輕似紙,苕溪轉棹疾于飛。羽觴捧劍無人問,悵望如今束廣微。
露章瀝血上彤墀,螻蟻雖微愿弗違。韞跡正慚高士傳,離群卻恐小人歸。身同玄豹霧中隱,目送孤鴻天際飛。丹灶素書今好在,臨風憶子話精微。
見遠亭邊送落暉,菁山挽我作睽違。連年走俗為貧仕,一日投閑恐富歸。谷水為官輕似紙,苕溪轉棹疾于飛。羽觴捧劍無人問,悵望如今束廣微。
我曾帶著赤誠之心向朝廷上書,像螻蟻般微小的心愿也望能實現。我隱居不仕,正慚愧未能像高士般留名。離開眾人,又怕被視為小人。我如同玄豹在霧中隱藏蹤跡,目送孤鴻向天際飛去。煉丹的爐灶和道書如今還在,臨風之時想起你,想與你談論精妙之理。在見遠亭邊送別夕陽余暉,菁山挽留我卻終要分離。多年來為貧而奔走仕途,一旦閑下來又怕被人說富貴歸來。在谷水為官如紙般輕賤,在苕溪調轉船頭快如飛鳥。手持羽觴佩劍卻無人過問,如今惆悵地想起束廣微。
露章:公開上奏的奏章。瀝血:指竭盡忠誠。彤墀:指朝廷。
韞跡:隱藏蹤跡。高士傳:記錄高士事跡的書籍。
玄豹: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獸,常比喻隱居的賢士。
丹灶:煉丹的爐灶。素書:道書。
見遠亭:地名。睽違:分離。
羽觴:古代酒器。束廣微:束皙,西晉文學家。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在仕途上有不如意,有隱居想法。送別友人時,觸發了對自身境遇、人生選擇的思考,從而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圍繞詩人的仕途感慨、隱居心態和離別之情。其特點是意象豐富、情感復雜,通過多種表現手法展現內心世界。在文學史上雖不具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思想與情感。
簾卷池心小閣虛,暫涼閑步徐徐。芰荷經雨半凋疏,拂堤垂柳,蟬噪夕陽馀。不語低鬟幽思遠,玉釵斜墜雙魚。幾回偷看寄來書,離情別恨,相隔欲何如。
爛爛明霞紅日暮。艷艷輕云,皓月光初吐。傾國傾城恨無語。彩鸞祥鳳來還去。愛花常為花留住。今歲風光,又是前春處。醉倒扶歸也休訴。習池人笑山翁語。
淥水微茫漲碧空,佳期誰向大堤同。冰輪兩岸飛明月,玉柱三天駕彩虹。殿閣半浮朱舫外,笙簫時出畫闌東。宜人最是新秋色,十里芙渠一夜風。
薊門風冷白鵝來,萬里孤舟一日開。去路定過彭澤縣,到家重上郁孤臺。煮茶林下收黃葉,理釣磯邊掃綠苔。太史明朝占處士,少微依舊傍三臺。
霜雪摧殘澗壑非,深根千歲斧斤違。寸心不逐飛煙化,還作玄云繞紫微。
麻衣道眼明如月,學士神仙帶不來。天上貴人若相問,只渭三字畫爐灰。
風殊南北自天分,大海吞江述我聞。往事丑于當驛女,寄生人笑換朝君。窮奴一紙裁黃幄,瑞氣千條護紫云。朱雀當年承帝眷,定揮長劍掃東氛。
范周來謁石存中,未必存中似石崇。可惜南山焦尾虎,低頭拜狗作烏龍。
不是愁邊即醉邊,銷愁覓醉是年年。逢人每說蓮心苦,處世誰如莧實圓。
玄圃辭仙侶,瑤宮駕海鯨。風云供笑詠,湘漢結精英。眷我言歸日,貽詩悵別情。懷君何處望,明月大江橫。
鶯報簾前暖日紅,玉爐殘麝猶濃。起來閨思尚疏慵,別愁春夢,誰解此情悰。彊整嬌姿臨寶鏡,小池一朵芙蓉。舊歡無處再尋蹤,更堪回顧,屏畫九疑峰。
藕葉池塘,榕陰庭院。年時好月今宵見。云鬟玉臂共清寒,冰綃霧縠誰裁剪。撲粉口綿,侵塵寶扇。遙知掩抑成凄怨。去程何許是歸程,離觴為我深深勸。
突兀群峰倚碧臺,如登方丈入蓬萊。天垂象緯三辰列,日射云霞五岳回。幾夜漢槎孤泛到,何年秦策并驅來。從知帝夢思良弼,莫訝商巖產異才。
紫云扶日上璇題,萬騎來朝隊仗齊。織翠轡長攢孔雀,鏤金鞍重嵌文犀。行迎御輦爭先避,立近天墀不敢嘶。十二街頭人聚看,傳言丞相過沙堤。
頗愛燒香是鼻塵,不應緣嗅又勞人。方床石鼎過清晝,一縷山靈伴老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