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六十九首 其一五六
三腳驢,圣箭子。
放行則大地全收,收來則千差一舉。
握土成金,握金成土。
轉如是輪,不可量數。
三腳驢,圣箭子。
放行則大地全收,收來則千差一舉。
握土成金,握金成土。
轉如是輪,不可量數。
那像三腳驢般奇特之物,還有圣箭子。若任其發展則能將整個大地包容,若收斂起來則眾多差異能一并處理。把泥土握在手中能變成金子,把金子握在手中能變成泥土。轉動這樣的法輪,次數不可計量。
三腳驢:一種奇特的形象,在佛教語境中可能象征著特殊的事物或境界。
圣箭子:可能代表具有神圣力量、能精準破惑的事物。
放行:任其發展。
收來:收斂、聚集。
握土成金,握金成土:有化腐朽為神奇、化神奇為平凡之意,體現事物的相互轉化。
轉如是輪:轉動這樣的法輪,法輪在佛教中有教義傳播、運轉之意。
此偈頌作者為宋代的釋智朋。宋代佛教發展成熟,禪宗興盛,禪僧常以偈頌表達對佛法的領悟。釋智朋創作此偈頌,可能是在日常修行、講法過程中,為了向弟子或信眾傳達對佛法中事物變化、相對性等道理的理解。
這首偈頌主旨是宣揚佛法中事物的變化無常和相對性。其特點是用形象的比喻和鮮明的對比闡述佛理。在文學史上,它是宋代佛教偈頌文學的一部分,反映了當時禪宗思想的傳播和表達特點。
睡醒雙箸印微紅,小立江干怨曉風。莫問長安天近遠,酒人多在夢魂中。
天詔旌陽上玉宮,功成雞犬亦無蹤。獨留鐵柱難飛去,要鎖東溟老毒龍。
排云直上叩天閽,石磴嵯峨杖履存。漢畤幾經藏玉簡,秦松曾此駐金根。俯窺遍矚獲麟野,遠眺空疑系馬門。夜宿峰頭寒徹骨,同人虛約探朝暾。
低回春夢細于塵,月恍風欞孰與親。畢竟心燈長不死,西明喚取作夫人。
百年勛業鬢星星,又聽流鶯綠滿庭。茶與仙人分石鼎,酒從豪客索銀瓶。一犁春雨蘇公圃,半曲湖光孺子亭。更肯煙霞空寂寞,未應塵土嘆飄零。
金閨寂寂換柴關,汴水悠悠去不還。遷客暫來真傳舍,微官聊喜近家山。心除感慨成三樂,事不崎嶇得半閒。仰藉大賢調燮手,挽回清譽到人間。
山行隨處酒旗斜,風逼輕陰水漾沙。抱岫嵐光疑失路,出墻春色喜逢花。武林佳勝當三月,文苑風流會一家。此別相思重回首,迢迢清夢隔京華。
列職黃門首近臣,清時名譽動儒紳。九重拜命恩波渥,千里趍庭綵服新。心旆曉懸青瑣闥,仙舟夜泊綠楊津。故鄉紫筍茶堪愛,寄遠毋忘玉署人。
浙江潮從海門起,濺沬飛流幾千里。老龍奮拔滄海波,六丁怒決天河水。萬馬奔馳人盡驚,千夫賈勇眾莫禦。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固知神物善幻善變化,不然胡為若此之壯哉。狂風澒洞響天籟,長空隱約轟春雷。沖堤激岸勢雄偉,舂崖嚙石聲喧豗。更秦歷漢遞唐宋,潮生潮落來往時時回。上浮銀漢蕩瑤浦,洶洶危瀾鋪練組。江神河伯盡出游,素車白馬尤雄武。海若載鸞旌,馮夷擊鼉鼓。龜蛇躍,長蛟舞。人言子胥怒未消,怒氣突兀干青霄。吁咽吐霧如山高,咆哮呼叱聲愈囂。震驚溟渤鳴泬寥,直吞吳楚志意驕。于戲三綱五常自古有,至今禮法千載之下,明如日月之昭昭。君實有臣而殺,奚怨號員兮忠義非兒曹。豈不知此無君之罪將焉逃。少焉風定洪濤靜,似聞予言發深省。水天上下玉無瑕,月白江空銀萬頃。
獨抱遺經托遠岑,敝廬猶得日相尋。天寒白鶴歸華表,日暖黃鸝囀樹陰。弱質每慚經史富,多情應念語言深。山中二月桃花發,無限春暉寸草心。樸學常憂歲月侵,空山漸喜斷追尋。路穿芳樹飛紅雨,門掩疏籬護綠陰。淡泊過從元有道,尋常酬對不須深。春來處處聞啼鳥,白日青天萬古心。偶結茅茨傍綠岑,舊書失憶故溫尋。水鳴幽澗疑長雨,日上重巖散積陰。承謝朋來漸相問,每思林密更山深。中宵忽憶奇瓜詠,愧爾高人世外心。
鳩化鷹飛世網嬰,風摶海運竟何成。劫邊桑菀天難老,潭底珠沉月自明。撫罷琴徽銷綺夢,收將玉蕊葬花塋。燕云薊樹茫茫綠,一寸心波似鏡平。
休論暮四同朝四,且說前三與后三。造物戲人無足較,老禪深處要重參。
依舊蒼苔小徑斜,當時從此入山家。心疑謬誤還疑是,雨濕棠梨一樹花。
開府歸與樂事賒,名園飛閣枕灃涯。橋通芳沼橫朱檻,泉激回湍瀁雪花。縹緲峰頭鸞鼓翼,嶙峋石竇筍抽芽。扁舟晚釣一輪月,曲洞晴分萬縷霞。棋局共彈松影靜,金尊長趁竹陰斜。溪翁雨過呈芝菌,仙子云臨寄棗瓜。三島疑從塵世覓,十洲堪向個中誇。已知在澗吟梁父,更取臨流礪莫邪。絕塞烽煙猶未息,窮檐榷采正含嗟。謝公夙系蒼生望,寧許東山戀物華。
春雨集郊陌,含生被華滋。桃李俱無言,好風時拂之。大人操化機,不假爐與錘。張弛有妙理,量劑諧群思。公昔乘青驄,已負梁棟姿。明揚三十年,海內獲所施。清裁簡帝心,大雅為世師。宿志幾見酬,白首寧謂遲。飛花初撲缸,晴江綠生漪。遠節趨金陵,新恩舞彤墀。我有柳一枝,贈之比清詩。廟堂惜寸朽,萬物正熙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