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次蘭陽日渡河
黃沙莽莽吹急雨,霜林敗葉迎風舞。曠野陰霾疑有虎,道旁土舍三間寬。
雞棲豚柵兼牛欄,打門乞火停征鞍。枯萁餓嚙驢言怒,隱約角聲鳴鼓戍。
大河前橫不能渡,明星墮地天沈沈。寒雞腷膊飛出林,仆夫整駕馳骎骎。
竹箭洪湍盈十丈,一葦迎風時俯仰。馬嘶人語河流廣,曈昽曙色嚴關開。
車聲入市殷如雷,朝餐且覆塵中杯。
黃沙莽莽吹急雨,霜林敗葉迎風舞。曠野陰霾疑有虎,道旁土舍三間寬。
雞棲豚柵兼牛欄,打門乞火停征鞍。枯萁餓嚙驢言怒,隱約角聲鳴鼓戍。
大河前橫不能渡,明星墮地天沈沈。寒雞腷膊飛出林,仆夫整駕馳骎骎。
竹箭洪湍盈十丈,一葦迎風時俯仰。馬嘶人語河流廣,曈昽曙色嚴關開。
車聲入市殷如雷,朝餐且覆塵中杯。
黃沙彌漫中急雨驟降,經霜的樹林里枯葉隨風飛舞。空曠的原野陰云密布,仿佛有猛虎潛藏,道旁有三間寬敞的土屋。這里雞窩、豬圈和牛欄混雜,敲開房門借火,暫歇旅途的鞍馬。饑餓的驢子啃食干豆莖發出怒鳴,隱約傳來軍中號角與戍邊鼓聲。前方橫亙大河無法渡過,星辰墜落,天色暗沉。寒雞撲騰著飛出樹林,仆人整理車馬疾馳向前。急流如竹箭奔騰足有十丈寬,小船在風中起伏搖晃。馬的嘶鳴、人的話語與寬廣的河流交織,朦朧的曙光中關卡開啟。入城的車聲轟鳴如雷,用沾塵的杯子喝上一頓早餐。
次:停留,駐扎。蘭陽:古縣名,今河南蘭考一帶。
陰霾:陰云密布,天氣昏暗。
豚柵(tún zhà):豬圈。
征鞍:旅人所騎的馬,代指旅途。
枯萁(kū qí):干枯的豆莖。
角聲:古代軍中樂器,此處指戍邊營地的號角聲。
竹箭洪湍:形容水流湍急如竹箭般迅猛。
一葦:代指小船,語本《詩經》“一葦杭之”。
曈昽(tóng lóng):日出時天色微明的樣子。
殷如雷:形容聲音宏大,像雷聲轟鳴。
此詩應為詩人旅途中經蘭陽(今河南蘭考)遇大風,渡河受阻時所作。通過對沿途風光、投宿土舍、渡河艱辛及清晨入城的描寫,記錄了清代行旅的真實場景,反映當時交通不便與自然條件對出行的影響。
全詩以時間為序,從大風急雨的曠野行至投宿土舍,再到渡河受阻、清晨啟程入城,完整呈現旅途過程。重點刻畫自然環境的嚴酷與行旅艱辛,語言質樸真實,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是清代紀實性行旅詩的典型之作。
風雨飄零夢里身,江山憔悴鏡中春。劉晨此去音書杳,崔護重來鬢發新。漫把素心同皓月,只將白眼對紅塵。黯然失色嫣然笑,羞與群芳點絳唇。
坦軒野叟非常士,長賦才名鄉里推。孝義更多題不盡,陳阡已有史官碑。
何處尋莫愁,石城諸少年。可憐六萌車,不送莫愁還。
官河人,世居河水邊。嚴冬二月河冰堅,響廚待汲烹庶鮮。朝朝投壺先眾女,十指凍墮貂金蟬。今日出門又苦早,行人爭惜少夫憐。鑿冰難得水上堂,養姑欲姑喜□□。
鏗然心動覺詩來,筆硯備風階。欣然下筆三番止,倚欄桿、自去徘徊。濕霧無心淋草,衰荷隨意搖池。蕭蕭一葉入單衣,敲動玉蘭卮。故人早訂如山約,因何事、竟爾成乖?今日秋階猶綠,明朝恐已生苔。
雪竇虛無啟,云幢指顧生?;ㄎㄖO石竹,草乍認山精。鹿角峰歧過,巖頭世外行。孤鴻知我意,從此共南征。
欲雨還晴又作陰,添衣已減卻重尋。絕知不晚新寒到,更用先來破客心。
艷客輕舟入竹橋,虎丘花事正迢迢。他時若覓真娘墓,認得青蓮一朵嬌。
昏昏坐平旦,兀兀行薄暮。豈乏往來人,幽懷寡清晤。辭源湮曩浚,理窟增舊錮。幸子有佳期,欣然寫衷素。玄談相應發,妙理獨超悟。頗憚尊酌煩,易覺光景度。詘身違道遠,高世遭眾惡。勉矣循大中,心期永無斁。
魯橋南畔拂塵衣,仰止東山思欲飛。前去宮墻應甚近,硯溝新水墨花肥。
久欲飛山試筍車,避炎情緒未能嘉。讀書求道調心馬,制藥無方遣睡蛇。天地秋來催祭鳥,池塘雨過鬧私蛙。病夫推枕幡然起,骨健神清眼不華。葉下亭皋半月秋,風飛雷厲起云頭。一奩返照收林樾,萬派飛泉響澮溝。放鄭賢侯初下令,乞靈拙士未能瘳。吾儕且說維魚夢,那問驅車相國愁。
踏青時節雨冥冥,沉醉東風喚不醒。一榻愁中春淡蕩,萬花香里燕丁寧。翻來月建三中白,看到云痕一線青。最是哥哥行不得,天涯愁望短長亭。
兩月河流乾欲斷,南雄消息了無聞。苦無良策開道路,時復北望瞻風云。
恩情未足曉光催,數朵眠花未得開。卻羨一雙金扼臂,得隨人世出將來。
月落窗仍暗,燈殘卷未收。家人催杼柚,稚子問更籌。冷露蟲專夜,悽風樹怯秋。百年一瞬目,萬慮幾搔頭。志大空懷璧,交疏少斷金。半生成白首,十載對青衿。朝市灰心久,山林托興深。紅塵多汩沒,清夜幾沈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