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明招塔
稍硬風頭早已乖,
更歸暖處自沉埋。
翻令千古成蹤跡,
枉吃羅山白飯來。
稍硬風頭早已乖,
更歸暖處自沉埋。
翻令千古成蹤跡,
枉吃羅山白飯來。
稍硬的風頭早已偏離方向,又回到溫暖之處自我沉埋。反而使得千古留下蹤跡,空自吃了羅山的飯而來。
乖:背離,偏離。
翻令:反而使得。
枉:徒然,白白地。
羅山:可能指與詩人相關的地名或修行場所,此處代指日常修行生活。
此詩或為詩人拜謁明招塔時所作。明招塔多與佛教文化相關,詩人在拜塔過程中反觀自身,對過往的修行或生活狀態產生反思,因而寫下此作以抒胸臆。
全詩圍繞自我反思展開,通過對'風頭''暖處'等日常場景的描寫,直白表達對自身狀態的審視。語言質樸而情感深沉,體現了詩人對生命軌跡的清醒認知與真誠剖白。
月似二年前好。人比二年前老。今夕又鯨川,但欠酒杯傾倒。聞道。聞道。三徑漸荒秋草。
迎養京都突未黔,蒼黃荼毒血沾襟。百年過隙知難復,三釜纏哀政自深。不為鱸莼歸亦好,獨甘羊棗果何心。寄言世上斑衣子,溫凊應須競寸陰。
花縣來迎,瓜期欣至。大賢初度今朝是。蕤賓律應又將中,明宵圓月光騰瑞。蘭玉稱觴,斑斕舞戲。椒漿聊壯君行志。看看人已在鵬程,趨朝指日為舟濟。
茅茨八九椽,中有插架軸。瑯函與貝葉,落落皆在目。閑依凈幾翻,緩繞疏篁讀。困即抱之眠,擁鼾寧厭熟。不知老將至,一時肯載腹。此樂殊未央,吾生亦云足。
釁隙不在大,巫臣圖夏姬。百端終困楚,吳子會黃池。怨有大于此,居高易逢危。何言戒困獸,無易簀中尸。
翰墨前朝老,詩書后代孫。蘿山近排闥,率水淺當門。地寂名猶勝,亭空扁尚存。揚休能索詠,此意許誰論。
籬豆垂花隴麥齊,炊紅篘綠小春時。田家處處豐年樂,畫出豳風七月詩。
褰帷巖邑特從容,憶惜鸰原會一同。樂孺共營蘭薦膳,劬勞爭報棘吹風。繡衣握節新恩重,綵服承顏往事空。三紀光陰真插羽,依然小市夕陽中。
歲盤欲饋將何饋。土風曾不希為貴。節物感吳閶。尖圓俄到方。腳錢分布訖。笑認歸來物。一樣不嫌虛。賀箋行滿廬。
白云休道本無心,隨我迢迢度遠岑。攔路野風吹暫斷,又穿深樹候前林。
莽莽乾坤內,悠悠一腐儒。乍忻蘭吐玉,敢詫樹呈珠。八駿休黃竹,雙龍儼白榆。含飴歲除日,好慰謝庭趨。
落花隨風吹,各自東西飛。花飛既不息,水流復無極。同生不同歸,能勿異顏色。木生則有枝,豹死則有皮。悠悠岐路間,多言亦奚為。
玉母池邊,曾記舊識。玉京仙苑新移得。素娥青女好精神,比看終是無顏色。傳入漢宮,偷擬妝飾。壽陽空恁勞心力。寒香都不為春來,莫將遠寄春消息。
一輪滄海月,依舊去年明。異縣孤村夜,中原萬里情。聲飄蘆笛遠,光湛鐵衣清。愿照逃亡屋,乾坤一治平。
洗春雨急,碎萬點胭脂,蕩空無影。館娃骨冷。悵香銷麝土,淚殷玉井。莫怨東風,自古佳人薄命。掩鸞鏡。縱補得茜瘢,妝壞難整。芳事誰管領。但蜜膩蜂房,蘚斑鴛徑。一簾晝永。綠陰陰尚有,絳趺痕凝。彩筆招魂,已是繁華夢醒。佇芳景。換西湖、錦云千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