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樂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 其十八
何處深春好,春深老宿家。
小欄圍蕙草,高架引藤花。
四字香書印,三乘壁畫車。
遲回聽句偈,雙樹晚陰斜。
何處深春好,春深老宿家。
小欄圍蕙草,高架引藤花。
四字香書印,三乘壁畫車。
遲回聽句偈,雙樹晚陰斜。
哪里的暮春景色最美好?暮春時節,老僧人居住的地方最好。小欄柵圍繞著香草蕙草,高架上牽引著藤蘿鮮花。四字的佛印用香料印成,壁畫上繪著三乘佛法的車乘。徘徊著聆聽佛偈,雙樹的晚蔭在斜照中。
老宿:指年長的僧人,修行深厚的高僧。
蕙草:香草名,此處指芳香的植物。
四字香書印:用香料印制的四字佛印,如佛號等。
三乘:佛教術語,指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引導眾生解脫的三種方法。
句偈:佛經中的偈頌,簡短韻文,用于說教。
雙樹:佛教中常指娑羅雙樹,傳說佛陀在此涅槃,此處指僧院中的雙樹。
此詩是劉禹錫與白居易(樂天)唱和元稹(微之)的組詩《深春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中唐時期,文人常以詩歌酬唱,此詩即作于春日詩人交游唱和之際,通過描繪深春不同場景,展現對春景的細膩觀察與感悟。
詩選取‘老宿家’視角,描繪深春僧院幽靜景象。通過蕙草、藤花、香印、壁畫、佛偈等意象,營造禪意氛圍,既展暮春生機,又透佛理體悟,語言清新,意境幽遠,體現詩人對生活細節的捕捉與禪趣追尋。
客從遠方來,氣貌充以完。鞍馬光照地,怪我儒衣冠。問君何苦心,所慕惟孔顏。古豈無賢豪,十六子八關。獨攜無言子,流盼青云端。芝蘭吐幽芳,山水發清彈。愿為九皋禽,接翼萬里鸞。揮手欲謝客,所懼非饑寒。
士苑推縫掖,君門隱歲星。許身雙白璧,勁氣一青萍。歷塊才初展,摶風勢未停。水沖當重寄,華省限嚴扃。楚醴期終設,齊鐘豈浪銘。乞身常懇切,優詔屢丁寧。識面符公議,憂時付獨醒。家惟供稻秫,年或采狶苓。指樹從初日,揮金樂暮齡。友多猿鶴異,室有蕙蘭馨。已見回淳俗,還忻挹大庭。橋邊違進履,濟下憶傳經。遠素傳雙鯉,飄蓬感聚螢。待公游五岳,迎氣在滄溟。
仙輿九日駐郊圻,清蹕傳呼上翠微。朔塞秋聲連畫角,陵園霜色雜朱旂。千官馬逐層巖轉,萬乘龍隨蹬道飛。欲記明良游豫盛,野人終愧賦才非。
俯仰塵埃二十年,天涯初此試鳴弦。正緣五斗羞陶令,莫嘆三江阻鄭虔。饞吏誅求何日饜,羸民凋瘵豈容鞭。故人便使來當路,終恐勞公自挽船。午潮平處落歸帆,已覺離情兩不堪。轉手便成千日別,悲歌聊倚一杯酣。波翻別壑聞車水,青遍柔桑趁浴蠶。歸路春深風日美,伴誰操筆賦幽探。
市遠亦能供客饌,黃柑舊醞槐芽面。入林投轄笑披帷,軟語相過須百遍。
凄凄秋夜月,萬古玉關愁。云漢隨天轉,霜華逐水流。高堂懸海岳,絕塞托旃裘。又別同懷子,驪歌欲白頭。
黃楊庚甲與吾同,樹已蕭疏我亦翁。藤蔓稍除苔蘚去,歲寒猶解傲霜風。
滿地云山皆幻住,此心若了始為僧。草茅徑昃須扶杖,霧雨堂昏要續燈。警露鶴鳴穿壁月,弄花猿引掛巖藤。閉門細究《楞嚴》旨,鏡像年芳未可憑。
一日春工過潁陽,名園次第款侯王。風流得見升平瑞,氣味初無世俗香。早托筠籠馳驛騎,旋張羅蓋護晨光。最憐一尺槃盂玉,穩上高鬟映額黃。
積雨霽郊甸,涼風來早秋。蒲柳變冶色,寒螀生暮愁。明河凝素光,青山淡如浮。游目睇行云,感此身世憂。故鄉不可見,悵望心悠悠。
憐爾受羈紲,逢僧解玉環。獨歸千嶂外,長嘯一聲閒。靜躁難同住,獼猴莫共山。殷勤揮手別,相望白云間。
馬上定苦渴,幾回停轆轤。別兄當北邸,接母到南都。桃葉橫前渡,荷花滿后湖。此行大家逐,誰敢問當壚。
層樓高不極,直接暮云堆。爽氣排空入,秋光四面開。青山天外落,孤雁笛邊來。知有消憂客,誰當作賦才。
莪峰相見服俱青,懷抱經綸是大經。署事初筵隨接篆,論心傾蓋已忘形。歷揚勛業瀰中外,笑比迂儒愧徑庭。此去報君兼魯政,更看北斗耀文星。
客里秋光識舊時。西風愁起鬢如絲。菊殘又見秋將晚,冬冷寒煙早落棋。山黛遠,路何歧。此生寥落苦尋詩。鏡花緣幻堪怊悵,轉眼良宵月似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