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初二絕
落梅如雪雨如麻,最怕春寒是杏花。病后不能涓滴飲,可憐芳信到貧家。
初交二月草蒙茸,鄰里紛紛去折蓬。柳下閉門非懶出,苦無筋力趁兒童。
落梅如雪雨如麻,最怕春寒是杏花。病后不能涓滴飲,可憐芳信到貧家。
初交二月草蒙茸,鄰里紛紛去折蓬。柳下閉門非懶出,苦無筋力趁兒童。
梅花飄落如雪花紛飛,細雨密集似亂麻紛揚,最害怕春寒侵襲的是那嬌弱的杏花。病愈后連一滴酒都不能飲用,可嘆春天的消息還是傳到了這貧寒之家。剛進入二月,野草已長得蓬松茂密,鄰里們紛紛結伴去采摘蓬草。我在柳樹下閉門不出并非懶惰不愿外出,實在是病后體弱,沒有力氣像孩童那樣活潑好動。
雨如麻:形容雨絲細密如亂麻。
涓滴飲:指少量飲酒,涓滴,極少量的液體。
芳信:春天的信息,此指杏花開放等春景。
蒙茸:同“蒙蘢”,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
折蓬:采摘蓬草,可能指早春的民間習俗活動。
趁:跟隨、追趕,此處指像兒童一樣活潑參與
此詩或作于詩人病后初愈的早春二月(農歷仲春初二)。此時萬物萌發(fā),民間或有折蓬等迎春習俗,但詩人因病體未復,無法參與熱鬧活動,遂借景抒情,記錄病中感受與對春日的觀察。
全詩以“仲春初二”為時間節(jié)點,通過落梅、杏花、病體、折蓬等細節(jié),描繪早春景象與病中生活,既展現(xiàn)春日生機,又流露病后體衰的無奈,語言平實,情感真摯,是一首貼近生活的即興之作。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云借月章。(券 一作:敕)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行若獨輪車,常畏大道覆。止若員底器,常恐他物觸。 行止既如此,安得不離俗。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云。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麥秀連云,桑枝重綠,史君佳政流傳。鳳銜丹詔,來自九重天。千里歡騰祖帳,棠陰外、多少攀轅。津亭路,紞如五鼓,難駐鄧侯船。 光華,家世事,門中列戟,圯上遺編。況建炎勛業(yè),圖畫凌煙。此去朝端濟美,看平步、兩兩臺躔。須知道,中興盛治,主圣賴臣賢。
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自開懷,無拘無束無礙。(無拘 一作:且喜) 青史幾番春夢,黃泉多少奇才。不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xiàn)在。(黃泉 一作:紅塵)
可是江梅開晚,從教蠟雪來遲。此花清絕勝南枝。攙過春風第一。 蘸蠟女工斗巧,涂黃漢額偏宜。□腮相倚并開時。認取東君深意。
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jié)。活計綠蓑青笠,慣披霜沖雪。 晚來風定釣絲閑,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
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擔花。把住都無憎愛,放行總是煙霞。 飄然攜去,旗亭問酒,蕭寺尋茶。恰似黃鸝無定,不知飛到誰家?
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要聽琵琶。重院鶯啼覓謝家。 曲終人醉。多似潯陽江上淚。萬里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為吳山留顧。云屯水府,濤隨神女,九江東注。北客翩然,壯心偏感,年華將暮。念伊嵩舊隱,巢由故友,南柯夢、遽如許。 回首妖氛未掃,問人間、英雄何處。奇謀報國,可憐無用,塵昏白羽。鐵鎖橫江,錦帆沖浪,孫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淚流如雨。
江南岸,江北岸。折送行人無盡時。恨分離。 酒一杯,淚雙垂。君到長安百事違。幾時歸。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輪明月。照我藤床涼似水,飛入瑤臺瓊闕。霧冷笙簫,風輕環(huán)佩,玉鎖無人掣。閑云收盡,海光天影相接。 誰信有藥長生,素娥新煉就、飛霜凝雪。打碎珊瑚,爭似看、仙桂扶疏橫絕。洗盡凡心,滿身清露,冷浸蕭蕭發(fā)。明朝塵世,記取休向人說。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蘋 通:蘋)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