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畫
江上新涼霽色開,綠云樹杪見樓臺。老漁未肯拋蓑笠,還恐輕雷送雨來。
石磴縈紆直又斜,上方臺殿隔煙霞。孤舟倚岸無人渡,啼鳥聲中自落花。
云杉如薺屋如蚶,詰曲溪流瀉碧潭。獨立小橋吟不盡,插天晴翠太湖南。
江上新涼霽色開,綠云樹杪見樓臺。老漁未肯拋蓑笠,還恐輕雷送雨來。
石磴縈紆直又斜,上方臺殿隔煙霞。孤舟倚岸無人渡,啼鳥聲中自落花。
云杉如薺屋如蚶,詰曲溪流瀉碧潭。獨立小橋吟不盡,插天晴翠太湖南。
江上剛泛起新涼,雨過天晴,景色豁然開朗;綠樹如碧云般濃郁,樹梢上隱約可見樓臺。老漁夫還不肯放下蓑衣斗笠,只怕那輕雷又會送來陣雨。石徑曲折盤繞,時直時斜;高處的臺殿被煙霞所隔,若隱若現。孤舟靠岸無人擺渡,在鳥雀的啼鳴中,花瓣自在飄落。云杉小如薺菜,房屋形似蚶貝;曲折的溪流奔瀉入碧綠的深潭。獨自立在小橋上,吟味不盡;那插入天際的青翠,正是太湖南岸的美景。
霽色:雨后初晴的景色。
綠云:形容樹木茂密濃綠如云層。
杪(miǎo):樹梢。
蓑笠:蓑衣與斗笠,漁人防雨用具。
石磴(dèng):石頭臺階。
縈紆(yíng yū):曲折環繞。
上方:指高處的臺殿,或代指佛寺。
如薺(jì):像薺菜般細小,形容遠看矮小。
詰(jié)曲:同“曲折”。
蚶(hān):一種貝類,此處形容房屋形狀。
插天:高聳入云。
此詩為題畫詩,當是詩人觀一幅江南山水畫后即興所作。通過詩中“太湖南”等地域指向,推測畫作或描繪太湖周邊景致,詩人借詩筆再現畫境,抒發對自然之美的共鳴。
全詩分三段描繪畫中不同場景,從近觀江景到遠眺臺殿,再至細賞溪潭,層層鋪展江南山水的明麗與幽遠,體現題畫詩“以詩補畫”的特點,語言生動,意象豐美,是一首典型的詩畫融合之作。
林表招人白塔明,竹間蘭芷石泉清?;莩缢鬈幘?,煙帶平蕪水帶城。
六十拙翁鬢未皤,江湖吟臥足風波。雨中客棹知津久,煙外漁竿入夢多。醉去盡?花索笑,豪來時拂劍為歌。一經訓后終成業,垂老歡娛奈爾何。
懸崖空翠表,下瞰群山低。靈仙望不至,誰與登云梯。
又過前溪訪梵宮,人言此與老莊同。是同是異誰知得,擬問山前無極翁。
危軒冠層堞,永日付登臨。寒雁猶能陣,喬柯自不林。溪流橫趣島,樵路側依岑。西北雖堪望,浮云易作陰。南國冬無雪,居然氣候迷。柔蔬傲霜甲,幽鳥逆春啼。神鼓聲無歇,樵歌韻不齊。舉頭看白日,還過太山西。
曹思弄文翰,歌詠鄴中詩。招游七才子,俱好相如詞。君隨鳧雁圃,應教鳳凰池。聊拂清霞賞,慰茲瓊樹枝。胡為泛滄海,令我長相思。
誰遣花神次第催,天工巧并一時來。秋香桂萼方呈秀,春信梅梢預報魁。生意并含新雨露,靈根俱顯舊栽培。似應月殿高攀折,即倩南枝向北開。
坐看爐火旋成灰,散帙離披懶自堆。積塊半乾淩更合,頑陰未破雪重來。漏傳高閣兩三點,夢繞炎洲千百回。賴有羅浮春滿甕,便須沉醉莫停杯。
雨過池塘萬綠生,微風吹滿繡簾輕。遠山一角夕陽明。靜里荷香來扇底,夢余蕉影倚窗橫。關情何處玉簫聲。
送送珠江水,交人念伏波。恩威皆涕淚,去住一謳歌。霸氣銷南武,遺宮掃趙佗。戎車無所有,未載簳珠多。
歲寒冉冉馀冰霜,留此一樹先春芳。山農能事數獨步,凈掃楮素搖兔芒。龍池波騰鴝眼裂,噴薄元云沁蒼雪。須臾樹梢送長弓,掛此一片寒潭月。賞心詩客多風韻,欲挽筆力回春信。競搜奇事出枯腸,亂插繁花向春鬢。青錢沽酒白玉缸,自勸一觴梅一觴。調羹有時會結實,物色夢落商家王。山林托交盟未冷,眾醉何須悲獨醒。中分一頃養鶴田,半頃種花泉半頃。
騷屑出穴風,揮霍見日雪。颼颼無久搖,皎皎幾時潔。未覺泮春冰,已復謝秋節??諏Τ咚剡w,獨視寸陰滅。否桑未易系,泰茅難重拔。桑茅迭生運,語默寄前哲。
草木蕭蕭萬籟號,邊山無際楚天高。繞枝庭鵲時三匝,警露胎禽徹九皋。塵世炎涼驚俗態,詩家風月屬吾曹。如何宋玉悲搖落,也把才情學屈騷。
蟠際均衡岳,千峰獨出群。鯤鵬從水擊,翼軫驗天文。曠野風行雨,曾霄日貫云。僧言興廢事,因念福王勛。
城外斜溪踏水過,不沿危磴卻捫蘿。明朝又入宜春去,想近湖湘山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