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灌頂三首
十里曾聞一嘯聲,當年猿鶴想猶驚。白云不礙青天路,贏得重來攞手行。
萬松偃蹇插云根,四面諸峰盡子孫。日日飛煙云霧斂,不妨掌上看乾坤。
雪頂胡僧眼戲天,只應風月是生緣。那知坐作人間雨,千丈巖頭一道泉。
十里曾聞一嘯聲,當年猿鶴想猶驚。白云不礙青天路,贏得重來攞手行。
萬松偃蹇插云根,四面諸峰盡子孫。日日飛煙云霧斂,不妨掌上看乾坤。
雪頂胡僧眼戲天,只應風月是生緣。那知坐作人間雨,千丈巖頭一道泉。
第一首:十里之外曾聽聞一聲清嘯,當年的猿猴仙鶴想來仍感心驚。白云并未阻礙青天之路,得以再次輕松信步前行。第二首:萬株青松屈曲高聳直插云際,四面群峰皆如兒孫環繞。每日飛煙消散云霧收斂,不妨在手掌之上盡覽乾坤。第三首:雪頂的西域僧人眼望天際,只將清風明月視作生命緣分。哪知靜坐間化作人間雨,千丈巖頭垂下一道清泉。
攞手:輕松舒展的樣子,此處指自在行走。
偃蹇(yǎn jiǎn):形容松樹屈曲高挺的姿態。
云根:云起之處,指山的高處。
胡僧:指來自西域的僧人。
生緣:生命中的緣分,此處指與自然風月的契合。
此詩為作者游覽灌頂山時所作。灌頂山以奇松、險峰、云霧著稱,詩人分三首記錄沿途所見:首寫山徑幽趣,次繪群峰松濤,末狀巖泉奇觀,展現游覽過程中由遠及近、由景及人的細膩感受。
《游灌頂三首》以組詩形式描繪灌頂山的獨特景致,從山徑清嘯到萬松群峰,再到巖泉奇景,層層鋪展自然之美,語言平實而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山水的敏銳觀察與超然情懷。
世故漫漫混渭涇,九山高枕臥云屏。攤書霧拂雙眸瑩,攬鏡霜欺兩鬢青。歸燕凄涼誰復顧,吟蛩哀怨不堪聽。秋風落木茅茨破,坐右高縣陋室銘。
生在香蘭自判中,心安理得作勞農。自歸林下也清快,只遣閑情看好峰。
回首虞卿解印年,自將耕鑿答堯天。烏皮總是看山幾,白水俱成負郭田。別墅圍棋同謝傅,后堂呼酒勝彭宣。向來何限橫經侶,寂寞誰當問守玄。
幾番花信逐時添,諸柘新篘酒正甜。莫道曉風猶料峭,內家新賜卻寒簾。
仙云吹散芳洲,夢痕又逐楊絲起。闌干幾處,斜陽未褪,晚蟬猶沸。舞后眉顰,尊前親見,歸舟何未。只一般疏俊,十分延佇,秋已占、珠簾底。漫憶水晶雙枕,換鳩高遙岑凝睇。隔江聽雨,芙蓉開到,無人尋地。縱有天涯,也應悔不、相思恣意。況淺波一抹,鎮催寒蓼,作離人淚。
赤城霞起是天臺,明月簫聲落早梅。昔日胡麻君莫問,桃花不放石門開。
薄衣粗食任騰騰,知爾前身或是僧。無意相逢東岳廟,為予詳話五臺冰。
渡頭西望足離情,晚水寒山雪后清。鷗立斷冰流漸遠,鴉隨殘照去還明。漁人笛過風生浦,估客帆回樹隔城。范蠡祠前春意動,思君欲放酒船行。
胎禽巢居迥,每在林表松。棟梁架青冥,戶牖瞰碧峰。欲睹仙者馭,每懷塵外蹤。玉童坐吹笙,娟娟好顏容。時歸理其室,護以虎與龍。茅檐瑤草香,欲往路莫從。星宮集群真,霞光覆千重。邂逅十洲上,仙圣應相逢。
閭門煙樹此時分,回首春江惜鷺群。金匱虛當東觀草,荷衣實負北山文。花前酒盡人將遠,雨后帆開日未曛。滿眼浮榮渾是夢,驪歌繾綣不堪聞。
分守歸來暑欲徂,遠飛雙棹入皇都。炎天默試冰霜力,壽域重披海岳圖。要得承恩堪醉飽,不妨隨例有追趨。賢勞合是平生事,暫許鄉園入夢無。
柴桑無復陶元亮,谷口虛傳鄭子真。二子風流知有在,且留馀味及吾人。
造次欲安嗟孰是,參前無物若為書。蕭條此意人誰問,興廢由來命也與。
紅芳落盡正無憀,吟繞空枝首重搔。最恨東君才思少,不留檀口待櫻桃。
此病都因痛飲中,自憑斷飲作醫功。便須真止從陶令,也莫無多學次公。醒坐煖宜東閣火,酣眠煞忌北窗風。重君猛省吾深喜,安得聰明及阿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