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息二首 其一
太息重太息,吾行無終極。
冰霜迫殘歲,鳥獸號落日。
秋砧滿孤村,枯葉擁破驛。
白頭鄉萬里,墮此虎豹宅。
道邊新食人,膏血染草棘。
平生鐵石心,忘家思報國。
即今冒九死,家國兩無益。
中原久喪亂,志士淚橫臆。
切勿輕書生,上馬能擊賊。
太息重太息,吾行無終極。
冰霜迫殘歲,鳥獸號落日。
秋砧滿孤村,枯葉擁破驛。
白頭鄉萬里,墮此虎豹宅。
道邊新食人,膏血染草棘。
平生鐵石心,忘家思報國。
即今冒九死,家國兩無益。
中原久喪亂,志士淚橫臆。
切勿輕書生,上馬能擊賊。
長嘆復長嘆,我的行程沒有盡頭。冰霜逼近年末,鳥獸在落日中哀號。秋日搗衣聲遍布孤寂的村莊,枯葉堆積在破敗的驛站。白發蒼蒼卻遠離萬里家鄉,困在這虎豹橫行的險地。路邊有新被吃掉的人,血肉染紅了野草荊棘。我平生有鐵石般的決心,忘記家事只想著報國。如今即使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對國家和家庭都沒有益處。中原長久戰亂,志士的淚水滿胸。切不要輕視書生,騎馬上陣也能抗擊賊寇。
太息:嘆息。
迫殘歲:逼近一年將盡之時。
號:哀號。
秋砧:秋日搗衣聲,常與思鄉相關。
擁:堆積。
虎豹宅:喻指危險、混亂之地。
膏血:指血肉。
鐵石心:形容意志堅定如鐵石。
九死:極言危險之重。
喪亂:戰亂。
橫臆:滿胸。
擊賊:抗擊敵人。
此詩約創作于南宋社會動蕩時期,詩人親歷戰亂,目睹中原地區民生疾苦、國土淪喪,又深感自身雖懷報國之志卻難挽危局,故以‘太息’為題,傾訴憂國憂民之情與壯志未酬之痛。
全詩通過描繪戰亂中的殘景慘象,揭露社會動蕩的殘酷,既展現了詩人對家國命運的深切關懷,又以‘上馬能擊賊’的宣言打破‘書生無用’的偏見,體現了文人的擔當與熱血,語言沉郁悲壯,是亂世中志士心跡的真實寫照。
苦愛山川不愛行,小軒曾把臥游名。于今忽作江湖客,卻向舟中寫路程。
絳幘低低距未長,自知不入斗雞場。宋公相對談玄處,應有旁人擬鳳凰。
丈夫志四海,驅役無停息。榮華難久居,歲月相催逼??v浪大化中,人生不滿百。時駛不可稽,前涂漸就窄。吾生行歸休,營已良有極。念念動中懷,行行向不惑。守拙歸園田,貧居安稼穡。司田眷有秋,苗生滿阡陌。幽蘭生前庭,灌木荒余宅。閉門不復出,何嘗失顯默。時還讀我書,抗言譚在昔。窮通靡攸慮,我心固匪石。濁酒聊可恃,素衿不可易。懷此貞秀姿,諒哉宜霜柏。
風露蕭蕭易水旁,官居行部忽云亡。夢魂長繞黃金闕,歸興空懷綠野堂。八座功名云路迥,兩朝恩眷海波長。歸來伉儷應同穴,雙璧泉臺耿夜光。
遠拋名利換貧窮,千古癡頑一轍同。憐鳥云端翻健翮,看人胯下出英雄。山花之秀在于野,天道能恒因盡空。自笑渾渾成歲月,鋤頭閑倚聽啼蟲。
清溪流水白云關,處士高標玉筍班。虛館數楹愚剡似,好山十里畫圖間。風前高柳株株弱,沙上群鷗個個閒。煮茗汲清童子小,引雛哺果鳥聲蠻。斫魚自可開尊俎,肅客何妨響佩環。避世武陵同絕境,濯纓還許散襟顏。
兩帖真如白璧雙,山靈呵護過滄江。不知明月生春浦,每怪晴虹貫夜窗。老去秪留詩卷在,愁來寧受酒杯降。竹軒近喜多風致,活水栽荷滿石缸。
灑掃僮何懶,過從客亦頻。年光唯老我,世事更愁人。官井渾三月,廚煙少四鄰。門前雙柳樹,午蔭偶容身。
送雁迎鴻,未寒時節,已涼天氣。針線倦拈,簾幃低卷,別般風味。敧眠夢到山中,共老幼、扶攜笑喜。桑柘影深,雞豚香美,家家人醉。
醉爾華陽館,如登昆侖巔。白云一長嘯,青山日夜遷。
春恨千重不可刪,愿君再世變朱顏。妾為君婿狂游去,亦逐東風未肯還。
閉門多所適,懶與病相宜。岸幘全忘沐,匡床久未移。酒醒微雨夜,衣減落花時。只憶河橋柳,應馀未折枝。
銅柱崖前使節過,貢隨歸騎入京多。一官暫遣陪成瑨,片語曾煩下趙陀。曉拜賜衣辭絳闕,秋催征棹渡黃河。政余好賦登臨詠,聞說州人最善歌。
舊說榕鄉好,來游鬢已絲。片云山對戶,一雨水平墀。綠袖持蕉葉,丹林壓荔枝。城闉南有市,燈火夜眠遲。
無渴無饑自無縛,鈞輪虐我如驅鱷。其仁心未勝塼輪,機女猶能持紡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