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八月癸卯大風雨拔木飄瓦通夕不能寐
我昔浮江坐貪快,六十幅蒲船尾掛。惡風吹到馬當祠,出沒蜿蜒舞澎湃。舟人失色急倒檣,共上蘆灣望祠拜。風云晝晦性命憂,更復何心問薪菜。
顛危僅免葬魚腹,至今常抱垂堂戒。豈知風雨有茲夕,屋破窗鳴紛百怪。直疑屋外即長江,九轉得生那可再。
正襟默坐徐自思,忠信固可當喪敗。鬼神雖惡技有窮,卷地破山真一噫。明朝倚杖看晴云,茲夕驚心復何在。
我昔浮江坐貪快,六十幅蒲船尾掛。惡風吹到馬當祠,出沒蜿蜒舞澎湃。舟人失色急倒檣,共上蘆灣望祠拜。風云晝晦性命憂,更復何心問薪菜。
顛危僅免葬魚腹,至今常抱垂堂戒。豈知風雨有茲夕,屋破窗鳴紛百怪。直疑屋外即長江,九轉得生那可再。
正襟默坐徐自思,忠信固可當喪敗。鬼神雖惡技有窮,卷地破山真一噫。明朝倚杖看晴云,茲夕驚心復何在。
我過去乘船渡江貪圖快捷,船尾掛著六十幅蒲草織的船帆。猛烈的風將船吹到馬當祠前,船在洶涌的波濤中起伏,如蜿蜒游動。船夫大驚失色急忙放倒桅桿,一起到蘆葦水灣邊望著祠廟跪拜。風云遮蔽白晝,性命堪憂,哪還有心思顧及柴米。險險避免了葬身魚腹,至今常存避免危險的警惕。怎料今晚又遇風雨,房屋破損窗戶作響,一片怪聲。簡直懷疑屋外就是長江,多次死里逃生哪能再有。正襟危坐慢慢思考,忠誠守信本可應對困境。鬼神雖兇但伎倆有限,卷地破山不過是一聲嘆息。明日拄杖看晴云,今晚的驚心又何在?
壬子:干支紀年,此處指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
癸卯:八月中的干支日,具體為八月某一天。
蒲:蒲草,此處指用蒲草編織的船帆。
馬當祠:馬當山的祠廟,馬當山在今江西彭澤縣東北長江南岸,為江防要地。
倒檣(qiáng):放倒船桅桿。
垂堂戒:避免坐在堂屋檐下的訓誡,喻指避免危險的警惕,典出《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九轉:多次,形容經歷危險次數之多。
忠信固可當喪敗:化用《論語·衛靈公》“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指忠誠守信可應對困境。
此詩寫于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陸游時年68歲,退居山陰(今浙江紹興)。是年八月某夜遭遇特大風雨,屋舍受損,詩人由眼前風雨聯想到早年江中遇險經歷,感慨自然之威與人生韌性,寫下此詩。
全詩以“風雨”為線索,串聯今昔險情,既描繪自然破壞力,更凸顯內心的從容與堅定。語言平實如話,卻蘊含對生命韌性與道德力量的深刻思考,體現陸游晚年詩作沉郁中見豁達的藝術特色。
懸崖怪石水潺潺,宜有神龍隱此間。 窮勝不妨穿險洞,尋春那止看群山。 攀龍行即天邊去,躍馬聊同野外還。 好景良辰適相會,一尊且共水云閑。
一天風月近中秋,凝望家山不阻修。 漫浪疏林人已倦,心期猶與素光謀。
羈旅閱世紛,坐念百憂集。 共子時劇談,滿懷冰雪潔。 儀型誰有常,梅花靜玉立。 何用對忘憂,歲寒端有益。
深林擁蒼翠,絕巘頃陂陀。 便欲褰裳去,乘風逸興多。
山中之樂屬高人,風月無邊取次吟。 但使胸中飽丘壑,莫將片點著埃塵。
危陟山椒下碧灣,籃輿竟日劇千盤。 傷心四起經行舊,那復當年彩袖班。
金仙曾此棲,必有奇勝處。 我初入山口,意向三峰注。 還時氣蕭颯,只可亭中住。 神凝目力聚,并上峰頭去。 流云忽相知,油然滿峰樹。
百丈崖懸立,一泓流綠漪。 品題無好語,摹寫冷泉詩。
鼻祖舊游地,留得老桂香。 有能培植之,此香傳諸郎。
長波淼淼七百里,蒹葭颯颯西風起。 玉輪輾出琉璃宮,碧落空明無表裹。 幾峰森列青崔嵬,不知人世皆塵埃。 夜深絲筆遞清響,疑是楚王曾歸來。
結社當年號白蓮,師心應欲繼前賢。 有時中夜初回定,清磬一聲秋月圓。
溪岑縈繞紅塵外,殿閣欹危翠靄間。 我見老僧無一事,老僧更羨白云閒。
山椒亭榭適徘徊,病膜煩襟斗頓開。 若有塵埃何處隔,此中自是少塵埃。
洗除塵垢訪名藍,不得相逢益自慚。 松桂陰森香火冷,亂云空鎖白蓮庵。
花開蝶滿枝,花落蝶還稀。惟有舊巢燕,主人貧亦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