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蒙主文教授大著寵示佳章輒繼嚴韻仰酬盛意之辱兼呈諸契丈幸賜采矚正皇恐再拜 其三
學禁初行好斷魂,
中庸大學委塵昏。
如今天子都除卻,
正學何憂更屈伸。
學禁初行好斷魂,
中庸大學委塵昏。
如今天子都除卻,
正學何憂更屈伸。
學術禁令剛施行時令人極度悲傷,《中庸》《大學》等經典被棄置蒙塵。如今皇帝廢除了禁令,正統學問不必再擔心被壓制或伸展。
學禁:指限制、禁止某些學術思想傳播的禁令,此處可能指南宋時期的'慶元黨禁'對程朱理學的打壓。
斷魂:形容極度悲傷,此處指學禁初行時士人因學術受抑的痛苦心情。
委塵昏:被棄置一旁,蒙塵昏暗,指經典因禁令被忽視。
除卻:廢除、解除。
正學:正統的儒家學說,此處指被禁的程朱理學等。
屈伸:原指彎曲與伸展,此處引申為受壓制與恢復發展。
此詩或作于南宋慶元黨禁解除后(約1202年)。慶元年間(1195-1201),韓侂胄打擊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稱其為'偽學',禁止傳播。后隨著政治局勢變化,禁令逐漸解除。詩人通過此詩回應友人贈作,表達對正學重興的欣喜。
全詩緊扣學禁始末,前兩句寫禁令初行時經典蒙塵、士人悲切之景,后兩句筆鋒一轉,以'天子除卻'點明禁令解除,直述正學無憂的暢快。詩中既可見士人對學術自由的珍視,亦反映南宋政治對學術生態的直接影響,是研究宋代學術史的重要文學材料。
士韻非慷慨,女態非軟和。個中真韻態,側弁語鄉難。艾燄無時息,苦瀾終自波。掀唇吾未敢,愧爾鯽魚多。
閑騎白馬思無窮,來訪西城綠發翁。元老規模妙天下,錦城風景壓河中。花開杷欖芙渠淡,酒泛葡萄琥珀濃。痛飲且圖容易醉,欲憑春夢到盧龍。
吳歌楚舞送年華,憶著終還不似家。今日春風吹夢醒,銅山寺口見梅花。沙疏石瘦水涓涓,折得梅花費兩年。更與何人說瀟灑,香中行坐水中眠。
最宜天籟在山聆,來占幽居一角亭。檐下分茶香趁雨,池邊論句夜添馨。生涯聊被囂塵擾,事業真從散淡經。想像明朝憶今夕,應如隔世記難憑。
長安年少羽林郎,騎射惟能事武皇。弓影醉開孤月滿,刀頭新買百金裝。聽雞曉閣疏星白,走馬春郊細柳黃。應慕玉門關外去,請纓先系左賢王。
暫游不得久婆娑,柰此龍江景物何。天勢去隨帆際盡,海聲來傍枕邊多?;璐拔⒁姛裘鲙Z,霽閣遙看日浴波。定有后人尋舊跡,已留小篆識山阿。島煙常至晏方開,沙際參差辨遠桅。風挾寒聲從樹起,潮分末勢過橋來。吏人不禁山排闥,客子思傾海入杯。歸憶斯游非冷淡,如嘗橄欖味初回。人煙窮處屋三間,目斷寒云接淺山。石塔有風鈴自語,水亭無稅印常閑。沙晴火伏如棋布,浪急漁舟似洗還。自古詩從登覽得,莫辭絕境共追攀。
鏡里顏添老,塵中慮漸輕。青袍寧再誤,綠酒尚關情。抱甕慵朝汲,荷蓑難自耕。詩書仍課子,吾計且儒生。
苔老應無屐齒痕,舊游歷歷眼中存。秋深南國行人少,落葉蕭蕭滿寺門。北窗終日對竹坐,老卻參軍不入城。秋徑山風多落葉,隔林疑是馬蹄聲。鶴林老子久不見,應是山門長綠苔。幾日城南風雨過,村村無處不黃梅。
行云倏變滅,本作須臾期。山靈護清氣,英英幻真姿。舊雨洗猶在,高風吹不移。觸石有動意,出岫無還時。扶桑如可薪,鍊此白玉芝。
野棘荒原日又殘,蕭條孤影夜棲寒。如今已遂連枝好,又恐分飛在急難。
見時略略望遙遙,有月闌干待袖招。得巧蜘蛛絲縷細,傳聲鸚鵡舌關嬌。仙家弦管寧無譜,天上星河亦有橋。云雨或時消息斷,不如朝暮石城潮。
縱忙須暫住,周覽更何時。山色千年在,人生百歲期。香斜風入榭,花落鳥爭枝。瀹茗澆吟吻,山僧汲小池。
野日荒荒上窈巒,山風颯颯下奔湍。清深共入幽人眼,冷煖何須別樣看。
東魯文章客,分根及草堂。霜清香有韻,露冷淡無妝。人愛看孤節,天留殿眾芳。為渠吟太古,贏得鬢蒼浪。
銅漏丁丁雜雨聲,夜涼兀坐已三更。十年奔走成何事,依舊韋編對短檠。